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2年第29期 > 正文
编号:12318551
胃癌的螺旋CT诊断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0月15日 黄志杰 王博 林军生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探讨胃癌的螺旋CT征象。 方法 回顾本院收集的30例经手术及胃镜证实的胃癌螺旋CT表现。结果 胃癌螺旋CT表现病变区的胃壁增厚、软组织肿块、邻近组织的侵犯及淋巴结远处转移。 结论 螺旋CT检查是诊断胃癌的重要方法之一。

    【关键词】 胃癌;螺旋CT诊断;体层摄影术

    胃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螺旋CT检查主要观察胃与周围组织的界限、侵犯及远处淋巴结转移等情况,有利于制定术前方案、放射治疗及术后的随访。本文搜集我院30例胃癌的螺旋CT表现进行分析。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30例均由胃镜或手术病理证实,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40~66岁,平均年龄53岁。

    1.2 方法 扫描前空腹口服2%泛影葡胺500~1000 ml,20—30 min后扫面,上床前口服200 ml清水或造影剂,尽量充盈胃腔,使用GE螺旋CT进行扫面,范围肝顶至双肾下极,10 mm 连续扫面,10例进行增强扫描,部分病例进行2~5 mm薄层扫描。

    2 结果

    2.1 诊断结果 肿瘤的部位:病变位于胃底贲门部9例,胃体部6例,胃窦部13例,广泛侵润的2例。病例诊断:腺癌14例,低分化腺癌10例,印戒细胞癌6例。

    2.2 胃癌的螺旋CT表现

    2.2.1 肿瘤的形态或直接征象,胃壁局部增厚,可见软组织向腔内突出;胃壁环形增厚,胃腔狭窄,“皮革胃”,肿瘤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较大肿块中央可见更低密度液化坏死区。

    2.2.2 肿瘤与邻近组织的关系,肿瘤向腔外突出延伸腹腔,与邻近肝左叶、胰腺等组织界限不清,脂肪间隙消失,甚至融合;胃窦部侵及胰头者3例,侵及胰尾者5例。

    2.2.3 腹腔与腹膜后淋巴结肿大,淋巴转移是胃癌的主要途径,进展期胃癌的淋巴转移率高达70%左右[1],其中胃底小弯侧淋巴结转移者4例,腹腔动脉旁转移者3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者5例。

    2.2.4 远处转移,胃癌容易转移至肝、肾上腺等组织,其中肝转移3例,肾上腺转移2例。

    3 讨论

    3.1 胃壁增厚与软组织肿块

    3.1.1 胃壁增厚 胃壁增厚是胃癌最常见的CT表现,增厚程度从轻度到几厘米不同,且胃壁一般不均匀,多数呈结节样改变,病灶与正常胃壁界限不清,侵及浆膜层时壁不光整,密度与正常肌肉相似,增强扫描后,动脉期病变区可见强化明显。有时整个胃壁侵犯形成皮革胃。胃壁环状增厚常造成胃腔不规则变形或狭窄,严重者致不全性梗阻,表面可见深浅不一的溃疡[2],CT的检查目的病灶是否已超出胃壁或邻近器官的侵犯,胃周脂肪线完整则病变局限于胃内,如果境界模糊而且超出正常轮廓,胃周脂肪线消失,说明肿瘤已突破了胃壁[3],本文30例病案中全部都有局部或全部胃壁不均匀增厚,增厚程度介于6~35 mm之间。

    3.1.2 软组织肿块 肿瘤向腔内外生长形成软组织肿块影,表面不平,有些表面形成溃疡。邻近胃壁均可见不同程度的增厚,少数患者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晰。增强扫描显示肿块均有明显不同程度强化,部分肿块中央可见更低密度坏死区。

    3.2 胃癌肿瘤的转移

    3.2.1 肿瘤直接侵犯 进展期胃癌往往突破浆膜层侵及邻近的组织和器官,表现为胃轮廓不清,浆膜面毛糙。胃周脂肪层模糊不清或消失,病变区见伸向胃周的不规则条状和带状致密影,表明胃的浆膜层、胃周脂肪或周围组织、器官已受侵犯。在胃的邻近器官中,大网膜受累最常见,其次是胰腺、肝脏、食道下端、横结肠和十二指肠等周围脏器的侵犯,其中胰腺体尾部位于胃后方,最容易受累。胰腺受侵表现为胃的肿块与胰腺紧贴,胃与胰腺之间的脂肪界面消失,肝的直接受侵发生在肝脏与胃紧贴部位,绝大多数于胃底、为胃体与肝左叶相邻部位,CT表现为两者间脂肪间隙消失,两器官缺乏明确界限。

    3.2.2 淋巴结转移 淋巴结转移是胃癌扩散的主要方式,胃癌癌细胞常转移至腹腔其他脏器组织,其中胃体与胃底小弯侧多见。直径>1.5 cm为标准。膈脚后淋巴结>0.8 cm为增大[4]。有时需进行薄层扫面以防漏掉。

    3.2.3 远处转移 胃癌最常转移到肝脏,其次为肾上腺、肾脏、胰腺和卵巢等,也可以种植的方式转移到网膜、肠系膜和盆腔,出现网膜、系膜的增厚,盆腔内肿块和腹水等。

    总之,螺旋CT检查能明确病变对腔外组织的侵犯程度,有无淋巴结及远处脏器的转移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778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