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2年第29期 > 正文
编号:12318577
轮状病毒感染性脓毒症患儿中性粒细胞CD11b、白细胞介素—6、hs—CRP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1)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0月15日 周喜友 刘文娟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脓毒症中,中性粒细胞CD11b、IL—6、hs—CRP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我院自2009年10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103例轮状病毒肠患儿。根据是否为脓毒症分为脓毒症组51例与非脓毒症组52例。分析比较脓毒症组与非脓毒症组腹泻持续时间、发热、血小板减少、受累脏器情况,以及中性粒细胞CD11b、白细胞介素—6、hs—CRP水平变化。比较轮状病毒肠炎肠外脏器损害患儿,脓毒症组与非脓毒症组的中性粒细胞CD11b、白细胞介素—6、hs—CRP水平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发热(5.1,4.7)、血小板减少[45.1% (423/52), 13.4% (7/51)]、受累脏器情况比较[54.9% (28/52), 32.7% (17/51)],在统计学上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5)。脓毒症组与非脓毒症组CD11b(95.6%,80.2%)、IL—6(24.0,71.9)、hs—CRP(18.2,9.9)水平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毒症组与非脓毒症受累脏器患儿CD11b(98.9%,89.4%)、IL—6(33.1,78.7)、hs—CRP(18.4,11.9)水平,在统计学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RV肠炎合并脓毒症时发热持续时间长,血小板减少以及受累脏器增多,同时CD11b、IL—6、hs—CRP水平显著升高,可以作为预测脓毒症标准的指标,对指导临床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 轮状病毒肠炎;脓毒症;中性粒细胞CD11b;IL—6;hs—CRP

    脓毒症是由微生物或其他病原体侵入人体而诱发的激烈全身炎症反应,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每年全球大约有90万名婴幼儿死于轮状病毒感染[1],发病原因主要是RV感染小肠上皮细胞,造成小肠上皮细胞损伤,引起小儿腹泻。RV肠炎合并脓毒症后,往往感染至除小肠外其他的系统,严重甚至会威胁患儿的生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9年10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103例RV患儿,均符合RV肠炎诊断标准[2]。其中男53例,女50例,年龄2个月~2岁,平均年龄(6.2±0.7)月;病程为24~48 h 的急性病例。根据小儿脓毒症诊断标准[3],将103例RV患儿分为非脓毒症组和脓毒症组。两组患儿均签属知情同意书,且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分析比较脓毒症组与非脓毒症组腹泻持续时间、发热、血小板减少、受累脏器情况,以及中性粒细胞CD11b、IL—6、hs—CRP水平变化。轮状病毒肠炎肠外脏器损包括肺炎、心肌损害、肝损害、中枢神经系统等损害,排除其他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比较脏器损害脓毒症组与非脓毒症组的中性粒细胞CD11b、白细胞介素—6、hs—CRP水平变化。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成组设计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腹泻持续时间、发热、血小板减少、受累脏器 两组患者发热、血小板减少、受累脏器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5)。

    2.2 脓毒症组与非脓毒症组CD11b、IL—6、hs—CRP水平 脓毒症组与非脓毒症组比较,CD11b、IL—6、hs—CRP水平均显著上升,在统计学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毒症组与非脓毒症受累脏器患儿CD11b、IL—6、hs—CRP水平 脓毒症组与非脓毒症组比较,CD11b、IL—6、hs—CRP水平均显著上升,在统计学上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

    3 讨论

    RV为临床上一种常见的RNA病毒,易产生基因突变,是引发婴幼儿腹泻的重要原因[4]。RV可感染和损伤患儿的小肠上皮细胞,导致患儿出现肠炎,而在临床上表现为腹泻、腹痛、发热等。近年研究表明RV不但可以感染人体的小肠上皮绒毛细胞,同时还会对患者肠外的系统进行损害[5]。RV感染导致肠道外多脏器损害的发病机理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为RV 直接作用或者急性炎症反应所致,或者两者相互作用所致,目前尚不明确。肠外系统感染,累及多脏器,可致呼吸系统、心、肝、神经系统及肾脏等多个肠外脏器损害,甚至引发患者死亡[6]。

    脓毒症即为重症感染,是各种感染性疾病加重的严重病理过程,传统经验认为脓毒症主要为细菌感染所致,最新研究表明,病毒也是导致脓毒症的主要原因[7]。RV引起重症感染时可发生病毒血症而诱发脓毒症[8]。RV合并脓毒症时各种致炎因子异常表达,IL—6在体内发挥防御性免疫保护作用,增强机体抗感染能力,诱发单核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内皮细胞分泌炎症介质,趋化中性粒细胞,导致黏膜水肿,白细胞浸润,血管损害及通透性增加。在RV 主要侵犯部位例如肠道等,肠道内存在大量Th辅助淋巴细胞,为产生IL—6因子的主要细胞。研究表明血清中IL—6 升高水平与腹泻严重性一致,提示IL—6与RV结合脓毒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9]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765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