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2年第30期 > 正文
编号:12318267
参麦联合洋地黄序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25例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0月25日 郭立 朱晓菡 周艳丽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探讨参麦联合洋地黄序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5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及联合治疗组,每组25人,对照组应用洋地黄类药物序贯治疗心力衰竭,联合治疗组在洋地黄类药物序贯治疗心力衰竭的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输注14 d。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PR)、血浆NT—pro BNP、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内径(LVEDD)。结果 治疗前后比较,各组治疗后CPR、NT—pro BNP水平显著下降,LVEF、LVEDD改善,6 min步行试验行走距离显著延长,且联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洋地黄序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可进一步降低心力衰竭患者血液中CPR、NT—pro BNP水平,改善心功能,提高了患者的运动耐量。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参麦;洋地黄;序贯治疗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及(或)射血能力受损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由于心室收缩功能下降射血功能受损,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1]。近年来,不断发现一些新的肽类细胞因子参与心力衰竭的发生和发展,如BNP、CRP等,本研究对CHF患者在洋地黄序贯治疗心力衰竭的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治疗对心功能的影响及细胞因子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10年1月至2012年4月在我院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0例,其中,男38例,女12例,年龄47~83岁,平均59.2岁。其中,冠心病44例,扩张型心肌病6例,按美国纽约心脏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心功能Ⅲ级42例,IV级8例,排除心源性休克、致命性心律失常、二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CHF合并未控制的感染、有严重肝肾功能衰竭、内分泌系统、造血系统严重合并症、活动型肝炎等患者。

    1.2 方法 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男20例,女5例,平均年龄59.4岁;联合治疗组25例,男18例,女7例,平均年龄59岁。对照组: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血管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酌情应用),急性期应用毛花丙甙缓慢静脉注射,缓解期应用地高辛片口服;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参麦注射液80 ml,1次/d,静脉输注, 14 d一疗程,两组间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于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分别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实验室检查;采用干式免疫散射色谱法测定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采用荧光免疫法测定NT—pro BNP,试剂盒分别购自挪威A xis—shield Poc AS (奥斯陆郡公司)及美国Triage公司。6 min步行实验患者在50米的长廊内来会尽可能快速行走,在指定的6 min内记录行走的最大距离,实验前告知受试者试验方法、目的及要求,操作者站在长廊一边计时一边观察并记录行走距离,运动中发现症状时,如:心绞痛、呼吸困难、明显疲乏、头晕、出汗及晕厥等应立即停止试验。

    患者在半年观测期间,还要查心率、血压、血糖、血脂、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ECG检查,并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为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方差分析(ANOVA),两样本均数差异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检测指标对比(x±s)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朱晓菡)2.2 不良反应 两组症状逐渐好转,两组均有1例出现轻微上腹部不适,经对症处理后,上腹部不适症状消失。两组治疗一月前后心电图、AST、ALT、BUN、Scr、血常规、尿常规等无明显变化。

    3 讨论

    CHF是心脏病的晚期阶段,也是器质性心脏病的最主要死亡原因,根据WHO统计,人群中慢性心衰的发病率为1.3%~5.6%,且这些比例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不断增加。目前心衰的基础治疗(利尿剂、洋地黄、ACE—I、β阻滞剂)不但可控制临床症状[2],ACE—I、β阻滞剂的应用也增加了左室射血分数(LVEF),提高生存质量,降低死亡和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3],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模式已从过去的改善临床症状和血流动力学异常,转变为阻断神经—内分泌的过度激活和抑制心脏重构[4],BNP是利纳肽系统的主要成员之一,主要贮存在心室肌内,本质是一种心脏神经激素,其分泌量随心室充盈压的高低变化,只有在血容量增加和压力超负荷时反应性从心室肌分泌,为心室肌功能障碍的特异性敏感指标。其增高程度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所以BNP是唯一独立的心力衰竭预测因子,是评价心力衰竭病情变化及判断预后的神经激素类标志物[5],与BNP相比,NT—proBNP具有血半衰期较长,浓度较高,个体变异性较小和体外稳定性好等优点,其作为早期心功能损害的标志物可能更为敏感。CRP作为一种炎性标志物已被确认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示因子,其升高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紧密相关[6]。运动耐量增加作为心力衰竭的治疗指标,广泛应用于治疗效果的评价。作为次极量运动试验,6 min步行试验能很好地模拟患者的实际临床状态。

    参麦注射液源于古方生脉散,有大补元气、益气固脱、养阴生津、补心复脉之功。其中药成分红参、麦冬,有益气固脱、养阴生津、生脉的功效,用于治疗气阴两虚之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慢性肺心病、休克等。其药理作用是改善心、肝、脑等重要脏器的供血,改善微循环及抗凝作用。本试验中应用参麦针辅助强心升压,改善冠脉流量,增加机体耐缺氧能力,减少心肌耗氧量,并有保护、修复心肌细胞及一定的抗心律失常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主要成分人参皂甙能兴奋心肌β—受体,抑制Na+、K+—ATP酶,使钙离子Ga2+内流增加,产生强心甙效应,但不增加心肌耗氧量[7]。

    本研究显示,参麦联合洋地黄序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改善更为显著,尤其6 min步行试验行走距离较对照组显著增加,综上所述,常规西药治疗CHF的基础上应用参麦注射液静脉输注14 d,一月后可使CHF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降低CPR、T—pro BNP水平,改善心功能,提高了患者的运动耐量。并且无不良事件发生,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力衰竭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

    参 考 文 献

    [1] 陆再英,钟南山. 内科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65.

    [2] 吴彦翻译.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学会.成人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60—61.

    [3]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建议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602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