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2年第30期 > 正文
编号:12318276
尿激酶溶栓治疗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37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0月25日 许宏 王新成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分析研究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7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实施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冠脉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心力衰竭发生率、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和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 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再通率、降低心绞痛发生,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的病死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 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尿激酶

    急性心肌梗死(AMI) 的静脉溶栓治疗可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从而挽救濒死的心肌,缩小心肌坏死的面积,改善心功能,降低死亡率[1]。本文回顾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期间我院采用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74例,男41例,女33例,年龄42~75岁,平均(50.1±4.3)岁;梗死部位:广泛前壁梗死29例,前间壁梗死15例,前壁梗死14例,下壁和右室梗死10例,下壁梗死6例。纳入标准:①诊断符合按美国心脏病协会和美国心脏学会(ACC/AHA)制定的标准,持续胸痛或持续胸闷>30 min,含服硝酸甘油不缓解,临床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AMI)[2]。②发病6 h内。③心电图示两个或两个以上导联ST段抬高大于1 mV或左束支传导阻滞。④血压≤160/100 mln Hg。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吸氧、心电监护、镇静和止痛、硝酸酯类药物、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1500000 u尿激酶+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溶栓治疗,静脉滴注,30 min内滴注完毕,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4100 u,2次/d,疗程为5 d。

    1.3 冠状动脉再通的判断指标 ①2 h内胸痛基本缓解或完全消失。②抬高的ST段在2 h内下降≥50%。③2 h内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④CK—MB峰值提前到14 h内;具备第2项加其他任何一项及以上者判定为冠状动脉再通。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构成比表示。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组间比较,计量指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c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冠脉再通比较 观察组患者冠脉再通22例,治疗后冠脉再通率为59.46%,对照组治疗后冠脉再通10例,冠脉再通率为27.03%,观察组冠脉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心力衰竭发生率、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溶栓后出血发生率和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 (P<0.05),见表1。

    3 讨论

    已有研究证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根本原因,不稳定的粥样斑块破溃,管腔内形成血栓闭塞。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相应心肌发生持久而严重地急性缺血性坏死。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应尽可能抢救濒死的心肌,降低病死率。必须尽早持续和完全地实现心肌水平和心外膜下血管的血流再灌注,使心肌得以存活或坏死范围缩小,改善预后,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存率[3]。AMI 静脉溶栓治疗的目的是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恢复血流,减少心肌坏死,缩小心肌梗死面积,改善心功能,降低死亡率。尿激酶能激活体内的纤维蛋白溶酶原转为纤溶酶,从而水解纤维蛋白使血栓溶解。本组资料显示,观察组溶栓治疗后冠脉再通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对照组低,说明急性心肌梗死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冠脉再通率高,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少。但根据我科溶栓治疗经验,值得注意的是溶栓治疗应尽早开始,一旦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排除溶栓治疗禁忌证后,尽快行溶栓治疗;溶栓的年龄要限制在75岁以下,如果患者体质较好,可适当放宽年龄限制;要严格掌握尿激酶输注速度;溶栓治疗时要严格观察病情、严密心电监护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355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