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2年第30期 > 正文
编号:12318277
不同药物调控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及斑块形成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0月25日 赵玉祥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探讨药物治疗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及斑块形成的影响.方法 将健康体检出252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其用药情况分成西药(A组),中药(B组)和中西药结合(C组),分别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斑块情况,与未治疗组织进行对照.结果 3组的IMT和斑块检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C组则低于AB两组(P<0.001).结论 控制高血压,特别是中西药物合用可延缓动脉硬化发展。

    【关键词】 高血压;颈动脉斑块;药物控制

    高血压是动脉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而心脑血管病是发生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颈动脉作为全身动脉的窗口,其管壁的内膜—中层增厚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指证,斑块形成是其明显特征。成为目前观察全身粥样硬化疾病的热点[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01年以来健康体检中检查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86名,从发现血压升高开始,坚持系统治疗并得到有效控制,年龄40~60岁,根据其治疗药物选择分成西药(A组)64人,中药(B组)62人和中西药物合用(C组)66人,与已知患有高血压但未进行系统治疗的60名作为对照。

    1.2 检查方法 颈动脉超声 应用美国产HP4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7~1 MHz高频探头检测两侧颈总动脉起始2 cm处,测量血管内膜的完整性,IMT和斑块数量,形态,面积及管径狭窄。斑块定义为局限性回声增强并突出官腔(回声可均匀或伴声影)厚度≥1.33 mm。

    2 结果

    4组间颈动脉IMT和斑块检出率,经方差齐性检验,资料符合正态性分布。结果显示,ABC3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随着高血压病的进展,有利于脂质在大中动脉内膜沉积而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3]。当斑块突入管腔时,因其富含脂质,在高速血流的冲击下,斑块可破裂使脂质下肢原暴露,并激活血小板,启动凝血反应,形成动脉内血栓或出血,溃疡。斑块脱落是形成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原因[4]。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是多种致病因素的综合结果,是一渐进的过程,因此积极控制血压,对于减轻上述病理过程和心脑血管病事件发生至关重要。从研究结果看,单纯中药不如中西药合用作用更明显,其确切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 考 文 献

    [1] Hennerici M, Reifschneider G, et al. Detection of early atherosclerotic byduples wsvanning of the carotid artery. J Chin Ultrasound,1984,12:445.

    [2] Wofford JL, Kahl FR, Howard GR, et al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093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