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2年第32期 > 正文
编号:12327702
机械通气治疗手足口病神经源性肺水肿的护理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1月15日 闫旭等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通过对50例危重手足口病神经源性肺水肿(Neurogenic pulrnonry edema,NPE)患儿的系统治疗与护理,我们认识到对于NPE患儿及早应用机械通气能明显较死亡率及并发症,而良好的护理工作是完成危重手足口病NPE救治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 机械通气;手足口病;肺水肿;护理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 7l型(EV71)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1],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危重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由EV71感染引起的NPE是手足口病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我科为危重症手足口病的定点收治处,2011年3月至2012年8月我科共收治危重手足口病患儿200余例,其中出现肺水肿应用机械通气治疗50例,积累了一定经验。

    1 一般资料

    2011年3月至2012年8月我重症监护室共收治危重症手足口患儿200余例,其中出现NPE应用机械通气治疗50例,其中男33例,女17例,平均年龄(14.5±3.33)月,病例均符合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重症临床诊断标准,50例呼吸机治疗患儿均有不同程度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口唇紫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肺部可闻及湿啰音或痰鸣音;胸片示肺纹理增粗、模糊甚至点片状阴影。多伴有精神萎靡、脑膜刺激征和颅高压症状及循环系统症状。血气分析均有不同程度的氧分压降低和二氧化碳分压升高。均无过速、过量输液史,无心、肺、肾等疾病史,符合NPE诊断标准[2]。

    2 方法

    患儿入院给于呼吸机辅助通气,一般采用PSV+SIMV模式,给予高PEEP、层流洁净病房、特级护理、心电监护、吸氧,监测血压、血糖及血气,控制液体入量,应用甲基强的松龙、甘露醇、甘油果糖、静脉用免疫球蛋白、利巴韦林,神经节苷脂、磷酸肌酸钠对症支持治疗,必要时给予卡托普利、西地兰、多巴胺、米力农等血管活性药物应用。

    3 结果

    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50例患儿共治愈43例,因病毒性脑干脑炎致呼吸循环衰竭死亡3例,放弃治疗4例,其中1例患儿上机时间50余天,因呼吸机依赖放弃治疗,期间并未出现肺炎等其他并发症,有6例患儿出院时有不同程度肌无力,1月后随访基本恢复,全部病例平均病程13.6 d。

    4 护理体会

    4.1 一般护理

    4.1.1 治疗场所 所有患儿均在层流洁净病房治疗,保持室内温度23℃~26℃,湿度50%~60%,室内地面用具用1∶1000含氯消毒剂浸泡或擦洗,层流病房所有医务人员穿隔离衣、戴口罩、接触患儿分泌物时戴手套,护理不同的患儿前要洗手,严格无菌操作,减少家属探视。

    4.1.2 加强护理监测,早期发现NPE与处理 NPE是一组继发性以急性呼吸困难和进行性低氧血症为特征的综合征,发病急骤,进展迅速,因此,护理人员必须时刻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及瞳孔变化,如出现:不明原因的突发呼吸困难;用一般吸氧方法不能纠正的低氧血症;双肺可闻及干、湿啰音;血压升高和心率增快;无心、肺原发疾病及过速、过量输液史等以上NPE临床征象时及早报告医生,以便早期诊断和处理。救治NPE的关键是提高认识,早期发现,早期使用机械通气[3]。

    4.1.3 做好基础护理 抬高床头15°~30°,以利于静脉回流,减轻肺水肿压、脑水肿;口腔护理2次/d,减少口腔细菌定植,减少肺部感染机会;做好留置胃管和导尿管的护理,禁止按压膀胱和腹部,以免反射性引起颅内压及肺部压力增高;根据患者的生命体征、尿量及颅内压决定补液量,记录24 h出入量,定时监测尿比重、尿钠,监测中心静脉压,监测血生化等;维持体温正常,高热可加重脑组织代谢,加重脑缺氧,中枢性发热常常出现高热,不规则热,处理以物理降温为主,比如擦浴、冰毯、冰帽等,配合布洛芬、吲哚美辛等降温药物应用,对持续高热应用亚冬眠疗法,降低消耗,持续监测患儿体温,这样能明显改善患儿预后。

    4.2 呼吸机及气道管理

    4.2.1 呼吸机的管理 熟练操作呼吸机的连接检测,必须掌握呼吸机各种参数的意义及设置范围,须密切观察呼吸机各参数,密切观察呼吸机运行情况,根据不同的报警提示,及时通知医师,并协助查找原因,及时解除报警,呼吸机管路目前不主张频繁更换,一般是污染后更换,严格消毒。

    4.2.2 导管固定及气囊管理 呼吸机辅助呼吸患儿均采用经口气管插管,双条胶布交叉固定导管,每班测量气管插管的长度,作好记录。气囊压力是决定气管黏膜压迫性损伤的主要因素,我们采取气囊充气2~3 mL,气囊硬度与人鼻尖部硬度相似,每4 h放松气囊1次。注意观察双侧胸廓是否对称,双肺听诊是否对称,胃部是否有气过水声,正确判断导管位置,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4.2.3 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是气道管理的常规操作,对气道通畅、减少感染有重要意义,肺部吸引要掌握指征,患儿根据病情有肺部分泌物潴留的表现时予以拍背吸痰。拍背前须先听诊双肺呼吸音,了解肺部情况。拍背顺序依次为由下向上、由外向内,并注意观察患儿一般情况及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等,同时预防脱管。吸痰须遵守操作规程,注意无菌操作。吸痰时应注意观察患儿面色、呼吸、经皮血氧饱和度及其他生命体征以及痰液的色、质、量。吸痰前、后听采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时双侧肺呼吸音,评估吸痰效果;如痰液粘稠,应加强气道湿化。吸痰前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首先使用生理盐水每次0.5~2 ml湿化气道,然后拍背吸痰。插管深度适宜,插入吸痰时应反折吸痰管,插入过程中不能带负压,由深部左右旋转、向上提拉,打开负压并间断使用,避免负压吸附黏膜,引起呼吸道黏膜损伤,痰液量较多时,应适当延长吸痰时间或增加吸痰次数;先吸气道后吸口腔、鼻腔,严禁反复抽吸。气管切开吸痰顺序:先气管套管内、然后口腔、最后鼻腔。每次吸痰时间要快,<15 s,压力<40 kpa。同时要选择合适的吸痰管,外径不超过气管导管内径的1/2,避免吸痰管过粗或压力过强引起肺不张。每24 h更换一套吸引连接管,吸痰管一用一更换。贮液瓶内吸出液应及时倾倒,不得超过2/3;撤离负压吸引装置时,需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4.2.4 做好气道加温和湿化 建立人工气道的人患儿加温和湿化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造成呼吸道纤毛运动减弱或消失,黏膜干燥、分泌物干结、排痰不畅,甚至发生气道梗塞、肺不张和下呼吸道感染等严重并发症[4],所以气道加温和湿化非常重要。湿化器加热温度以32℃~34℃为宜,要及时添加湿化液,湿化水须采用无菌蒸馏水。痰液粘稠的患儿,可给予雾化吸入稀释痰液。同时要避免过度湿化,注意呼吸管路内冷凝水的聚集。

    4.2.5 撤离呼吸机的护理 当患儿意识清楚,自主呼吸平稳,血压、心率稳定,酸碱失衡、水、电解质紊乱基本纠正,咳嗽、排痰有力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4488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