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2年第32期 > 正文
编号:12327647
结直肠癌的超声诊断价值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1月15日 侯力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11年12月经超声(经腹)诊断为结直肠癌的37例患者的术前声像图特征及临床资料,并与术后病理对照研究,其中误诊3例。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肠癌,对于结肠癌病变部位、肠系膜淋巴结转移、肝转移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1.8%(30/37)、78.3%(26/37)、92.8%(13/14);对“假肾征”型结肠癌诊断准确率达96%(24/25);总诊断符合率91.8%(34/37)。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结直肠癌是一种方便而有效的方法,还能了解病变外浸润及转移情况,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关键词】 结肠癌;彩色多普勒;诊断价值

    结直肠癌是大肠肿瘤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日趋加重[1]。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本文对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4例结直肠癌及3例超声误诊病例的术前声像图特征进行分析,探讨结直肠癌的特征性超声图像,旨在提高结直肠癌的超声诊断符合率。

    1 资料与方法

    从2005年3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做腔镜病理检查及普通外科做结直肠癌手术的患者35例,误诊2例。其中男25例,女12例,年龄36~76岁,平均59岁。37例患者中,回盲部2例,升结肠4例,结肠肝曲4例,横结肠6例,降结肠6例,乙状结肠8例,直肠7例;临床上以腹块来就诊者15例;血便者5例,均为直肠癌。腹部不适、胀气者8例;同时有排便习惯改变者15例;无症状者1例;贫血原因待查者2例(结肠肝曲和回盲部);发现多发肺部肿物,考虑转移灶者1例(结肠肝曲)。

    使用飞利浦-飞凡及东芝SSA-680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10 MHz。尽量使用高频超声,详细观察病变肠段长度、部位、肠壁厚度、是否肠腔变窄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肝脏等腹腔脏器有无转移病灶、腹腔淋巴结的有无和大小;近端肠管有无扩张;肿块内血流的丰富程度、阻力指数RI。

    2 结果

    37例病例均经结肠镜及手术病理证实,声像图表现如下。

    2.1 “假肾征” 其中25例表现为假肾征,临床上以腹块形式出现,声像图表现为肠壁增厚,呈环形,增厚的肠壁回声减低,外膜凹凸不平,内表面不规则,横切面形似“靶环”中心部为气体强回声带,管腔狭小,部分呈腊肠样改变,探头压迫肿块局部或刺激肠蠕动时,中心强回声区可见小气泡与液体流动[1]。病变肠段长度均>63 mm,增厚的肠壁厚径9~38 mm不等。血流较正常肠壁丰富,RI值较高(0.7~1.0)。原因是恶性肿瘤都具有较丰富的动脉血供,以适应其迅速生长的需要。而微小动静脉瘘的存在可使血流速度异常增快,阻力指数增高,这一彩色多谱勒的特点成为鉴别良恶性肿瘤的基础。误诊的1例为回盲部低回声包块,边界不清,血流丰富,两次肠镜取病理未查到癌细胞,均为炎细胞浸润,未予手术,抗炎治疗一个月,包块明显缩小,至半年后复查,包块消失。

    2.2 局部增厚型 8例表现为非环形肠壁增厚,增厚的肠壁占肠环的1/3~1/2,表面多不平滑(其中1例表面较平滑),另部分肠壁无明显异常改变,肠腔狭窄,血流信号丰富。

    2.3 孤立结节型 3例表现为单个出现的低回声团,与肠壁分不清,肠腔狭窄或正常。其中1例72岁老年患者合并肠套叠,套叠的肠管形态不规则,仅表现为横切面不成典型的“同心圆征”,圆心偏移,后经手术病理证实。误诊的1例为左上腹低回声肿物,超声考虑结肠癌,术后病理为恶性淋巴瘤,误诊原因为术前超声未仔细鉴别肿块与结肠壁的关系,未详细观察肠蠕动情况。

    2.4 与结肠炎性病变鉴别,结肠炎性病变也表现为肠壁增厚,回声减低,但范围更大,肠腔无狭窄改变。且增厚的肠壁边缘整齐、光滑,无凹凸感,厚径均<3 mm。1例年轻男性患者,急性腹痛腹泻,脓血便,(高频)超声显示:乙状结肠壁回声减低,比相连正常肠壁略厚,测值约3 mm,边缘光滑整齐,无肠腔狭窄,超声提示不除外结肠癌。经结肠镜检查,黏膜面可见多个出血点,并可见溃疡面,取病理未见异形细胞。抗炎治疗一个月后复查结肠镜及超声,均未见异常。

    2.5 37例中,肿块部位诊断符合率为81.8%,以盲肠、结肠肝曲、横结肠为最高,乙状结肠符合率最低,说明超声对乙状结肠定位存在很大不足。结肠肝曲肿块易与胃十二指肠肿物混淆,解决的办法是首先找到胃贲门,向下、向右连续扫查,找到幽门后,嘱患者深呼吸或屏气,尽可能显示十二指肠降部、横部,以观察肿块与十二指肠的的关系,必要时适当饮水后连续扫查。

    3 讨论

    结肠癌是大肠肿瘤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日益加重[1]。目前在我国其死亡率居主要恶性肿瘤的第四位,仅次于胃癌、肺癌、肝癌。长期以来结肠癌的主要检查方法是结肠镜,是诊断结肠癌的金标准。研究表明,在充分认识正常结肠超声声像图,掌握正确的检查方法,运用分辨率较高的超声仪器的条件下,经腹超声不仅可以取得较好的诊断效果,还能获得肠镜检查不能获得的信息[2]。而且相当部分病例因瘤体较大,肠腔严重狭窄,肠镜不能通过,不能对瘤体的全貌、累及范围作出明确判断,仅仅从其边缘取少量组织活检,有时不能找到癌变组织。近年来,随着超声医学的飞速发展及超声工作者的共同努力,超声以其“无创、可重复性强、多角度、多切面”等特点,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超声可作为结肠镜不足的补充,同时超声检查可观察肿瘤对周围组织的浸润及远处淋巴结转移情况,可为临床治疗的选择方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2例直肠癌病例超声明确观察到癌肿穿破肠壁,盆腔广泛转移,并侵入膀胱。

    值得注意的是,在判断肿瘤周围淋巴结转移情况时要慎重,有3例结肠肿物周围发现近似圆形的低回声,直径均小于10 mm,考虑为淋巴结转移,术中及术后病理均未找到转移性肿大淋巴结,均提示为反应性增生。与病理相符的转移淋巴结直径均大于15 mm,呈圆形或近似圆形;或有两个以上的融合,且均比较大。因此,本组病例符合转移淋巴结的特征为:①圆形或近似圆形,直径大于15 mm。②淋巴结融合成团。本组研究中,对“假肾征”型结肠癌诊断准确率最高,可达96%。结肠癌可防可治,部分结直肠腺癌是在腺瘤的基础上发生的,而结直肠癌是一种生长缓慢的恶性肿瘤,原发癌肿的倍增时间平均为620 d[3],腺瘤的诊治成为预防结直肠癌的重要内容之一[1]。如能灌肠后行超声检查,能弥补经腹超声的不足,提高对腺瘤的及早发现。

    综上所述,在运用高分辨率超声诊断仪条件下,运用正确的检查方法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954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