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2年第36期
编号:12335848
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2月2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36期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将48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和B组),每组24例,进行前瞻性研究。A组患者每天服用米非司酮12.5mg,B组患者每天服用米非司酮25mg,连续服用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使用B超测量子宫和肌瘤体积,同时检测血常规和肝、肾功能。结果2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出现闭经,贫血纠正。治疗3个月后,2组患者子宫和肌瘤体积均显著缩小A组患者肌瘤缩小25.36%(P<0.05),B组患者肌瘤缩小25.68%(P<0.05);2组间比较结果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米非司酮是治疗子宫肌瘤较为理想的药物,可以用于保守方法治疗子宫肌瘤,在临床取得满意疗效;米非司酮12.5mg每日口服是保守治疗子宫肌瘤的理想剂量。

    【关键词】米非司酮;子宫肿瘤

    子宫肌瘤主要是由平滑肌细胞增生而成的,是女性生殖器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多见于30岁~50岁的女性,20岁以下女性少见[1]。近年来,大量研究显示子宫肌瘤是性激素依赖性肿瘤,其与雌激素和孕激素关系相关。米非司酮是一种新型抗孕激素,其可以与孕酮受体和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大量文献报道证实,米非司酮可以抑制子宫肌瘤的生长,米非司酮作为子宫肌瘤的治疗药物,临床用量尚未统一。本文对48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对米非司酮的合理用药作一探讨。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妇产科2010年3月至2010年11月期间就诊的子宫肌瘤患者48例,患者经妇科检查和B型超声波检查均符合子宫肌瘤的诊断标准[1],同时排除子宫恶性病变和肝、肾、血液系统等重要脏器疾病。48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和B组),每组24组例。患者治疗前2个月内未使用过激素类药物,年龄35~52岁,平均年龄44.5岁,已婚,其中因长期不规则出血而出现贫血症状者14例。

    1.2治疗方法48例患者均在月经第3~5d及治疗3个月后检测血常规和肝、肾功能,用药前后均由同一妇科医生和B超医生进行妇科和B超检查,用药前后检查患者的肝、肾功能并测量子宫、肌瘤的三维经线并计算体积,同时记录用药期间患者的不良反应。对于多发性肌瘤者,计算最大肌瘤的体积最为测量结果。甲组患者服用12.5mg日一次口服;乙组患者服用25mg/d,连续服用3个月为一疗程。

    1.3疗效判定标准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肌瘤消失,子宫体积缩小至正常,病症明显减轻或消失,血常规、肝肾功能都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治疗后子宫肌瘤体积缩小20%以上,病症有所减轻或消失,血常规、肝肾功能明显改善;无效:临床症状没有改善或仅轻微缓解,治疗后子宫肌瘤体积未缩小或缩小小于20%,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没有或者轻度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100%/总例数。

    2结果

    用药治疗3个月后,2组患者子宫及肌瘤体积均明显缩小。治疗前,2组患者的子宫平均体积和最大肌瘤平均体积分别为是:A组(149.36±65.51)cm3、(45.61±38.69)cm3;B组(162.32±66.58)cm3、(59.32±40.53)cm3。治疗3个月后,A组患者子宫平均体积较前缩小23.86%(P<0.05),最大肌瘤平均体积较前缩小25.36%(P<0.05);B组患者子宫平均体积较前缩小24.54%(P<0.01),最大肌瘤平均体积较前缩小25.68%(P<0.01)。2组间比较,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统计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

    2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出现闭经,痛经及压迫症状明显缓解,贫血症状改善。2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有10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程度均较轻,有头晕乏力、潮热、食欲差、腰骶痛、睡眠差、肝功能轻度损害、阴道点滴出血等症状,停药后2周左右恢复正常。2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近。

    3讨论

    子宫肌瘤(Hysteromyoma),又称子宫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子宫肌瘤是一种具有雌激素受体与孕激素受体的甾体激素依赖性肿瘤,在35岁以上妇女中其患病率可达20%[2]。子宫肌瘤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许多患者没有临床症状或肌瘤很小,在做健康体检或出明显现症状时才发现子宫肌瘤的存在。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症状常常表现为月经改变、白带增多,下腹坠胀,腹痛腰酸,尿频尿急或排尿障碍等。对于没有临床症状或体积较小的肌瘤,在不怀疑恶性病变的情况下可以定期观察,无需手术治疗。对于围绝经期患者,针对病史做好健康教育工作,不必过度治疗。除了上述情况外,对于出现子宫肌瘤体积较大、阴道不规则出血情况较重、贫血等临床症状明显的患者,就需要进行积极的药物保守治疗。

    米非司酮(mifepristone)是炔诺酮11-β-二甲基-氨基-苯基衍生物,是一种作用于受体水平的抗孕酮和抗糖皮质醇的类固醇。米非司酮与孕酮具有高亲和力,是孕酮受体的竞争性拮抗剂,而子宫肌瘤的发生和发展都与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有关。实验表明,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孕酮受体的亲和力比黄体酮高5倍左右;米非司酮可以与孕激素受体结合,而使孕激素受体明显减少,同时还能抑制孕激素受体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使靶组织中的孕激素受体含量降低,减小微血管密度,从而减少肌瘤血液供应,使肌瘤的体积缩小。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患者每天服用米非司酮12.5mg,连续使用3个月,瘤体平均缩小25.36%。B组患者每天服用米非司酮25mg,连续使用3个月,瘤体平均缩小25.68%。2组间比较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使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它可以明显缩小子宫肌瘤的体积,纠正贫血,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等。但是,有文献报道,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停药后月经量过多、子宫肌瘤体积反弹的情况,甚至有些患者出现肌瘤体积恢复或超过治疗前体积的情况,最终不得不采取手术治疗。

    综上所述,米非司酮具有诱发闭经、纠正贫血、减小肌瘤体积、减轻临床症状等特点,但部分患者存在停药后病情反复的缺点。所以,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目前尚不能完全替代手术疗法。但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不良反应小,服药时治疗效果显著,适用于自愿使用保守疗法,月经量过多和(或)合并贫血的患者,尤其适用于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的保守治疗。

    参考文献

    [1]BaileyPL,EganTD,StanleyTH.Intravenousopioidanesthetics.In:MillerRD,ed.Anesthesia.Fifthedition.NewYork:ChurchillLivingstone,2001:273-376.

    [2]乐杰.妇产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95., 百拇医药(李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