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3年第2期
编号:12346642
血管超声诊断椎动脉开口处狭窄的价值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月1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2期
     【摘要】 目的 探讨血管超声评估椎动脉开口处狭窄程度的价值分析。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线阵与凸阵探头结合检测椎动脉开口处狭窄程度,并与DSA进行对比。结果 CDFI诊断椎动脉开口处狭窄准确率95%。结论 血管超声诊断椎动脉开口处狭窄灵敏度高,检查方法安全且无创、操作简单,价格低廉,便于长期监控。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椎动脉;DSA;开口处狭窄

    椎动脉开口处狭窄或闭塞是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椎动脉狭窄可导致椎基底动脉短暂性脑缺血,即后循环缺血,常表现为眩晕、视觉障碍、平衡障碍和肢体无力,伴或不伴耳鸣。椎动脉的狭窄多发于开口处,起始段的病变在后循环卒中占首位。彩色多普勒为诊断椎动脉狭窄患者及长期随访提供了一种无创、可重复和简便的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 http://www.100md.com
    11 一般资料 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年龄52~78岁,临床诊断后循环缺血,共济失调,脑梗死患者行超声检查,诊断椎动脉开口处狭窄共72例(其中女21例,男51例)

    12 仪器 GEV7,超声探头为线阵5~10 mHz,凸阵35~50 mHz。

    13 方法 患者仰卧位,首先纵切扫差显示颈总动脉长轴图像,探头向外侧逐渐倾斜显示椎体横突,横突表现为间断性排列的强回声,后方伴声影,在横突间寻找即可显示椎间段椎动脉。然后沿其长轴扫查椎动脉全程,重点检查椎动脉开口处。当椎动脉从锁骨下动脉发出位置较深或直接由主动脉弓发出时,应用高频线阵探头难以探测椎动脉开口处。可应用凸阵探头扩大扫查范围[1]。

    2 结果

    72例椎动脉开口处狭窄,<50%48例,50~69%12例,70%~99%8例,闭塞4例。椎动脉是锁骨下动脉的第一个主要分支,正常椎动脉为单一的入颅方向血流,血流方向与颈动脉一致,内径约3~4 mm,随着年龄的增长,内径还会略增宽,二维超声可清晰显示椎动脉起始段、椎间段,走形平直或略弯曲,腔内为无回声区,有轻微搏动。CDFI:血流信号充盈于管腔,频谱与颈内动脉相似,为低阻型,流速低于颈内动脉[2]。开口处平均流速为64 cm/s。椎动脉开口处狭窄标准:①小于50%,PSVos≥85 cm/s,EDVos≥27 cm/s,PSVos/PSViv≥13。②50~69%,PSVos≥140 cm/s,EDVos≥35 cm/s,PSVos/PSViv≥21。③70~99%,PSVos≥210 cm/s,EDVos≥50 cm/s,PSVos/PSViv≥40。
, http://www.100md.com
    3 讨论

    椎动脉开口处狭窄时,附壁可见斑块附着,开口处重度狭窄时,狭窄远端流速显著减低,频谱成低速低阻。因椎动脉管径细,起始部位置深,灰阶超声有显示不满意者,故诊断需借助多普勒超声提供血流信息,当椎动脉开口处显示不清时,可根据椎间段血流动力学推测,当椎间段呈典型阻塞后血流频谱者,高度提示开口处有严重狭窄,但当开口处狭窄较轻时,椎间段血流流速减低及频谱改变不明显。椎动脉闭塞通常发生在开口处严重狭窄的基础上。

    探查椎动脉开口检查时的注意事项:①取样线角度的调整,使探头和皮肤表面呈“头低脚高”,理想角度<60°。②注意取样容积放置,远离血管壁,宽度设为管腔内径的2/3,判断椎动脉狭窄程度时,取样容积的长度应该调整到15~2 mm[3],要使用较小的取样宽度来精确地探查射流。③壁滤波的调节,壁滤波的设置要适宜,提高信噪比。④速度量程的设置,对于重度狭窄的远段或出现低速血流时,速度量程要适当降低,达到检测微弱血流的目的,在血管闭塞时避免出现错误诊断。诊断椎动脉狭窄误差原因:①先天性发育不良的患者可见椎动脉管腔均匀性变细,管壁光滑,管腔透声较好,频谱形态在管径≥21 mm时可正常,管径<21 mm时,流速可减低。②椎动脉起始段走行迂曲,开口处流速测值会偏高。③患侧重度狭窄或闭塞,健侧流速会代偿性增高。④对于重度狭窄,细窄的管腔内有少量低速血流,应适当调节设置,不做出错误的闭塞的诊断。⑤颈椎病型因骨质增生造成狭窄时,对椎动脉产生机械性压迫,致椎动脉血流受限,与椎动脉管径发育不对称型鉴别有一定难度[4]。

    参 考 文 献

    [1] 何文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与临床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1718.

    [2] 李建初超声医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7:715724.

    [3] 唐杰,温朝阳腹部和外周血管彩色多普勒诊断学.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35.

    [4] 华杨实用颈动脉与颅脑血管超声诊断学科学出版社,2002:89., http://www.100md.com(郭艳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