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3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2360530
多种指标联合检测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意义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月25日 李芊蔚 刘春英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患者C反应蛋白、血小板参数、中性粒细胞参数及乳酸脱氢酶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病情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提高对疾病诊治的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2年7月在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内科住院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0例。结果 UC活动期患者CRP、血小板参数、中性粒细胞参数及乳酸脱氢酶水平均明显高于缓解期,随着疾病病变范围以及严重程度的增大,患者四项水平均呈明显上升趋势。结论 综合考虑C反应蛋白、血小板参数、中性粒细胞参数及乳酸脱氢酶的变化,能够及时反映疾病的活动度及严重程度。对UC病情的预测及预后判断更有价值。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CRP;乳酸脱氢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就诊的溃结患者60例,其中男33例,女27例,平均年龄(51.84±12.58)岁。根据临床表现、结肠镜及病理确诊,符合2007年中华医学会分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制定的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治规范共识意见的诊治标准。入选标准包括既无慢性疾病史,无肝肾功能异常,无其他感染史,无急性出血,8周内无吸烟史,无服药史,无恶性肿瘤,儿童及孕妇除外。活动度评分采用sutherloud疾病活动计数,>2分为活动期,≤2分为缓解期。活动期患者32例,男18 例,女 14例,平均年龄(50.72±11.69)岁。缓解期患者28例,男15例,女13例,平均年龄(53.28±13.53)岁。根据Truelove和wittsue分度,将活动期患者临床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度,轻度 17例,中度19 例,重度24 例。初发型 39例,慢性复发型21 例。根据内镜表现分为,直肠型15 例,直肠乙状结肠型 14例,左半结肠型19例,全结肠12例。

    1.2 研究方法 于清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3 ml,3000 r/min离心5 min,分离血清,-20℃保存。外周血CRP及乳酸脱氢酶检测采用日立7100仪器分析。血常规采用自动细胞分析仪检测。

    1.3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Spearrmnan等级相关性分析。

    2 结果

    2.1 UC患者CRP、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乳酸脱氢酶的变化。

    活动期患者CRP值、血小板计数及乳酸脱氢酶、中性粒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缓解期,见表1。

    2.2 活动期UC患者不同临床严重度CRP、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乳酸脱氢酶测定结果。

    在活动期UC患者中,在不同临床严重,CRP与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乳酸脱氢酶均具有差异。但轻度与重度比较,CRP差异显著(*P<0.01),血小板、中性粒细胞、乳酸脱氢酶为统计差异(P<0.05)。中度与重度比较,只有CRP具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2.3 活动期UC患者不同病变部位CRP、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乳酸脱氢酶结果。

    随着病变部位的扩大,CRP、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乳酸脱氢酶均逐渐升高,全结肠患者的CRP和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计数、乳酸脱氢酶均高于直肠炎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RP变化存在正相关性(r=0.648,P<0.01),见表3。

    3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UC)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目前认为是在遗传物质和环境因素的基础上,由于各种微生物抗原的刺激,激活体内免疫系统,导致细胞因子网络的平衡受到破坏,各种炎症细胞活化、黏附分子表达异常,并向炎症部位聚集,释放多种炎性因子,从而导致肠组织的慢性炎症反应[2]。目前,血白细胞计数,血沉水平均会在炎症过程中发生改变,但作为诊断指标却缺乏敏感性及特异性不高等缺陷。CRP主要是由肝组织产生的一种急性期蛋白,在炎症损伤后即升高,是提示机体炎症反应的一项敏感指标[3]。本研究发现活动性UC患者外周血CRP水平比缓解期患者显著升高,且随着临床严重度加重及病变范围的扩大,CRP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CRP可较准确反映UC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较好的反映结肠受累范围,对UC患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有重要指导意义。

    Andon等通过测量不同条件刺激下的血小板聚集反应,观察到活动性炎症性肠病患者血小板计数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增高,即使在疾病缓解期,几乎所有UC患者对激动剂敏感性仍有不同程度的增加[5]。本研究发现活动期UC患者随着临床严重程度的加重,血小板计数逐渐升高,随着病变范围的扩大,血小板计数亦随之逐渐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本研究提示血小板增多可以反映UC活动性及临床严重程度。

    对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酶学的变化,目前研究尚少,Lewis[4]等的实验证明长期患溃疡性结肠炎或UC反复发作的患者发展成为浸润性癌的风险较大。而癌变的组织学变化对应一个异常的模式。亦有实验指出,个别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乳酸脱氢酶值居高不下,直至症状缓解后转为正常。本研究通过测定患者乳酸脱氢酶数值变化,发现活动期患者乳酸脱氢酶水平比缓解期患者显著升高,且随着病变范围的增大、严重程度增加,乳酸脱氢酶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为UC的诊断再添一客观指标。

    随着对UC发病机制的研究深入,炎症细胞在发病机制中倍受重视。中性粒细胞是机体免疫防御系统的重要细胞,它会产生多种炎性介质,如前列腺素等放大炎症反应,本研究结果显示,活动期UC患者中性粒细胞明显高于缓解期,随着病变范围增大,中性粒细胞水平亦逐步升高。

    因此,综合考虑CRP、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乳酸脱氢酶的变化能够反映UC的活动性,可以弥补单独测量以上指标的局限性,联合检测CRP、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乳酸脱氢酶可以作为评估UC严重度及病变范围的实验室指标,为临床用药治疗提供参考。

    参 考 文 献

    [1] Kucharzik T maser C, Lu gering A, et al. Recent understanding of IBD pathogenesis:Implications for future therapies. Inflamm Bowel Dis,2006,12:1068.

    [2] Eosinophil granulocytes are activated during the remission phase of ulcerative colitis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636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