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3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2360596
连续性床旁血液净化与普通血液透析治疗乳酸性酸中毒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月25日 薛现军 刘敏洁 聂家琴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探讨连续性床旁血液净化(CBP)与常规血液透析治疗乳酸性酸中毒的疗效比较。 方法 对26例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的患者在常规补液、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酸碱紊乱、抗休克等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连续性床旁血液净化(CVVHF或CVVHDF模式)或每日的普通血液透析(HD)治疗,观察分析患者治疗前后血乳酸、二氧化碳结合力、血PH值及病死率。 结果 18例行连续性床旁血液净化患者中4例死亡,其余患者意识、血压、血乳酸、二氧化碳结合力、血PH值在96 h内恢复正常。8例因经济困难而行普通血液透析患者中,死亡3例,其余患者血乳酸、二氧化碳结合力、血PH值在1周内恢复正常。 结论 连续性床旁血液净化尽管价格昂贵,但纠正乳酸性酸中毒疗效确切,其效果优于普通血液透析,如不考虑卫生经济学原因,值得临床首选。

    【关键词】 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连续性床旁血液净化;血液透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4月至2012年4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及内分泌科26例住院患者,男15例,女11例,年龄36~72岁,平均55岁,基础病均为糖尿病,正在服用双胍类降糖药者22例,合并有慢性肝病史5例(肝硬化)。

    1.2 临床表现 26例患者中深昏迷6例,浅昏迷11例,余 9例表现为烦躁或淡漠。6例患者入院时出现血压下降;7例患者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10例患者出现急性肾损伤。

    糖尿病性乳酸性酸中毒诊断标准为:血乳酸浓度≥5 mmol/L,动脉血pH≤7.35, HCO3-≤10 mmol/L,有糖尿病史,或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血酮体一般不升高[2]。

    1.3 实验室检查 26例患者平均静脉血乳酸水平为17.22 mmol/L。血乳酸浓度在10~15 mmol/L 10例,15~20 mmol/L 10例, 6例在20 mmol/L以上,2例患者甚至超过25 mmol/L。所有患者动脉血pH范围在6.712~7.215之间, 9例血pH在7.0以下;阴离子间隙在28~46 mmol/L之间,出现低氧血症患者20例,7例PaO2在60 mm Hg以下。

    1.4 治疗情况 治疗措施包括一般治疗,如心电监护、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去除诱因、应用5%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等。7例需要机械通气。所有患者接受血液净化治疗,包括10例伴有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18例患者(CBP组)行连续性床旁血液净化(CBP,CVVHF或CVVHDF模式),使用旭化成ACH-10多功能血液净化治疗机,旭化成TS-1.6us滤器,PORT置换液配方为基础,治疗10~16 h/次,1次/d。8例患者(IHD组)间断每日行常规血液透析(IHD),4 h/次,费森尤斯F6透析器,透析液流速500 ml/min。治疗初始及治疗后每天化验患者血PH、血乳酸浓度、血生化等。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应用SPSS 10.0医用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对两组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CBP组较IHD组病情更为严重,两组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2)分别为(16.0±1.8)和(23.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BP组血乳酸水平平均为(18.34±4.5)mmol/L,血PH为(6.68±0.05);IHD组则分别为(15.24±3.3)mmol/L和(7.11±0.0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8例行连续性床旁血液净化(CBP)患者中4例死亡,其余患者意识、血压、血乳酸、二氧化碳结合力、血PH值在96 h内恢复正常。8例因经济困难而行普通血液透析患者中,死亡4例,其余患者血乳酸、二氧化碳结合力、血PH值在1周内恢复正常。

    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分别为22.22%(4/18)和5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乳酸水平、血PH变化如下表1、表2所示。

    3 讨论

    乳酸作为葡萄糖无氧酵解的最终产物,各种病因导致的乳酸堆积使乳酸浓度>5 mmol/L时产生乳酸性酸中毒。可引起心肌收缩力降低、对内外源性儿茶酚胺丧失反应、肝肾血流量减少,尤其肝肾清除乳酸的能力减弱,会形成恶循环。在糖尿病基础上发生的乳酸性酸中毒称之为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作为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如下:葡萄糖无氧酵解时中间产物丙酮酸在乳酸脱氢酶(LDH)的作用下经还原型辅酶1(NADH)加氢转化成乳酸,NADH则转变为辅酶1(NAD+),乳酸也能在LDH作用下,当NAD+又转化为NADH时氧化而成为丙酮酸,这是由LDH催化的可逆反应。当线粒体因为组织缺氧而功能障碍时,丙酮酸进入线粒体进一步氧化受阻,容易积聚在胞浆中而转变为乳酸,随病变程度加重发生乳酸性酸中毒。机体内乳酸的产生部位主要为骨骼肌、脑、红细胞和皮肤,肝脏和肾脏是其代谢清除的主要部位。正常情况下,乳酸在肝脏中氧化利用或转变为糖原储存,少量乳酸经肾脏排出。当合并肝肾疾病,可使乳酸利用减少和清除障碍,导致酸中毒发生。糖尿病性性乳酸性酸中毒属获得性乳酸酸中毒中的B型,与糖代谢紊乱及双胍类药物相关。

    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死亡率高达50%以上, 预后较差。临床上极易误诊、漏诊,因此必须对本病提高警惕,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常用的抢救治疗措施主要有补液、补充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等方法,但有报道大剂量NaHCO3静脉滴注可致CO2产生增多,进入细胞使细胞内pH下降,加重细胞内酸中毒,增高死亡率[3]。

    血液净化无论是普通的血液透析还是连续性床旁血液净化(CBP),已经成为常用的治疗重度乳酸性酸中毒的方法[4]。尤其CBP近年来在危重病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与普通血液透析的区别在于它的持续性,治疗过程更符合人体的生理,期间血浆渗透压变化小,血流动力学状态稳定, 并可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调节清除溶质或水分的速率。应用CBP治疗严重乳酸酸中毒,分析其治疗机理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乳酸性酸中毒最根本的治疗是病因治疗,如纠正休克,改善循环,CBP能够改善患者的内环境,清除体内的炎症介质,使组织缺氧状态得到纠正,CBP的这一作用已被许多研究所证实[5,6]。当然,组织缺氧纠正后,乳酸生成会减少,并能够增加肝脏清除乳酸的能力。CBP的另一作用机理是它能直接清除体内过多的乳酸,直接减轻酸中毒。与文献报道一致,我们同时测定置换废液的乳酸浓度,结果几乎等同血乳酸浓度,这说明,乳酸是能够完全被置换出来的。在CBP治疗过程中,我们适当调整置换液HCO-3浓度,目的在于使患者酸中毒的纠正不要太快,以避免血红蛋白氧离曲线左移,加重组织的缺氧。

    我们在本研究中观察到, CBP治疗组患者与IHD治疗组相比,患者血乳酸下降、血pH升高的速度快而平稳。尽管CBP组患者的病情明显较常规治疗组严重, 但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却有明显差异,因此,我们更有理由认为,基于CBP能更符合生理特性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706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