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3年第6期
编号:12750024
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的预后因素探讨
http://www.100md.com 2013年2月2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6期
     【摘要】 目的 探讨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的预后因素。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7月至2012年6月72例门静脉高压患者,都进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手术,统计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确定患者的预后因素。结果 72例进行脾脏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的患者,在手术完成后身体温度都小于38℃,血小板数量都小于500万/L,没有出现身体高温,肝昏迷等较为严重的并发症现象。在手术后对患者进行3个月至1年的随访工作,其中有30例肝脏功能发生好转,其好转率为41.7%,有61例患者的腹腔积液全部消失或是有减轻现象,其发生率为84.7%,有65例患者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有消失现象或是症状减轻,其效果达到90.3%,没有出现肝性脑病症状。结论 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在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中疗效较好,有很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 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门静脉高压症;预后

    门静脉的正常压力范围是110~180 mm Hg,在某种原因的干扰下,门静脉出现阻力致使血流正常运行,血液在遭遇瘀滞之时,其门静脉血液增加,因为门静脉压力的上升引发一系列症状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其主要临床表现有脾肿大、功能亢进,食管胃底静脉出现曲张现象,呕血及腹部积水等症状,被称作门静脉高压症(PHT)[1]。本文选取了72例门静脉高血压病患者实施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预后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7月至2012年6月72例门静脉高压患者,都进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手术,其中有男55例,女17例,年龄范围是42~66岁,年龄平均为(57±4.3)岁,其中有58例(80.6%)患者有乙肝病史,通过Child方法对肝功能进行分级,有A级35例,B级31例,C级6例。所有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腹胀表现,65例有消化道出血病史。通过B超检查发现有不同情况的脾大、脾亢症状,血常规检测发现其外周血白细胞以及血小板数量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所有患者都通过胃镜和上消化道钡餐方法进行检查确定患有肝硬化PHT。

    1.2 方法 在手术开展之前,必须要进行术前检查,如果患者有严重贫血症状需要予以输入全血;如果患者有低蛋白血症状,需要输血白蛋白,使其数量保持在30 g/L以上;血小板数量降低,患者需在手术开始前输入血小板治疗;而且在手术前要使用抗生素防止发生感染。

    具体手术操作方法:患者于右侧斜卧,头部抬高15度,保持头高脚低状态,在脐上穿刺通常放置10 mm Trcoar,形成气腹。在剑突下、脐下缘、左腋前线、左锁骨中线4个部位设定穿刺点。气腹压力维持在12 mm Hg左右,应用超声刀将脾胃、脾肾、脾肠之间的韧带进行分离操作。贴近脾门,合理使用血管闭合系统将动脉和胃短静脉、二级分支脾静脉实施断离操作。然后再应用超声刀将膈韧带实施分离操作。之后患者取仰卧位将本门周围血管实施断离操作一直延续到食管下段的8 cm位置,患者左膈处置入引流管备用。

    手术完成后,仔细观察患者引流管是否畅通,注意引流变化,在没有血液流出的时候可以及时将引流管拨出;对肝脏造成伤害的药物都不可以服用;及时对身体内部注入血浆、白蛋白,防止其缺失;注意保持患者身体内部体液,稳定酸碱度;患者需要定期检测血小板含量和肝功能指标等。

    2 结果

    72例进行脾脏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的患者,在手术完成后身体温度都小于38℃,血小板数量都小于500万/L,身体温度没有上升趋势,亦没有发生肝昏迷等较严重并发症现象。在手术后患者实施3个月至1年随访,其中有30例肝脏功能发生好转,其好转率为41.7%,有61例患者的腹腔积液有消失现象或是减轻,其发生率为84.7%,有65例患者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有消失现象或是症状减轻,其效果达到90.3%,没有出现肝性脑病症状。

    3 讨论

    门静脉高压症属于外科常见病症,此疾病主要是肝硬化或者是非肝硬化因素阻碍了门静脉的正常回流,导致门静脉压力上升,如果没有进行有效的治疗,或者是治疗较晚,有可能会引发上消化道大出血现象,有的患者还会出现死亡情况。食管静脉出现曲张破裂,致使上消化道发生大出血症状,是导致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出现死亡的关键因素,因此,如患者患有门静脉高压症,需要提高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导致出血的防治工作,其临床价值较高。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在治疗静脉高血压和脾功能亢进时比较常用,手术治疗主要机制为应用肝动脉与门脉系统实现肝脏供血的双重性。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使得脾脏血液在往门静脉回流时血流量遭受阻断,减少门静脉血压。避免上消化道发生出血现象,而且降低了肝性脑病出现几率[2]。

    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完成之后,一般都会有并发症出现,在手术后出现的迟发性腹出血现象一般出现在脾功能异常的患者当中。患者如果具有此种情况,在手术进行前后都需要采取积极措施来实现预防控制,改善凝血功能,预防手术后大出血。如膈下积血,术后船舷膈下易发生感染。术后3~4 d后,体温重复性上升患者,必须保持高度警惕性,而且要立刻进行原因的探查[3]。

    通过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手术后患者体温都保持在38℃以下,而且血小板总的计数量都小于500万/L,且没有发生症状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术后随访,肝脏功能有较高的好转率,达到41.7%,腹腔积液有84.7%患者消失或是减少,患者中有90.3%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有消失抑或减轻现象。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临床效果很好,而且手术操作简单、所用时间较短、疗效显著,较少出现并发症,但是需要防止再次出血情况的发生。

    参 考 文 献

    [1] 刘风恩.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致胃底食管静脉曲张186例分析.新医学,2008,59(01):2628.

    [2] 毛亚红.腹腔镜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围手术期的护理.实用医学杂志,2010,26(12):22322234.

    [3] 李天昕.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的预后因素分析.当代医学,2011,17(33):62., 百拇医药
------
    郭文波 安徽省临泉县人民医院普外科;

    【摘要】目的探讨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的预后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7月至2012年6月72例门静脉高压患者,都进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手术,统计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确定患者的预后因素。结果 72例进行脾脏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的患者,在手术完成后身体温度都小于38℃,血小板数量都小于500万/L,没有出现身体高温,肝昏迷等较为严重的并发症现象。在手术后对患者进行3个月至1年的随访工作,其中有30例肝脏功能发生好转,其好转率为41.7%,有61例患者的腹腔积液全部消失或是有减轻现象,其发生率为84.7%,有65例患者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有消失现象或是症状减轻,其效果达到90.3%,没有出现肝性脑病症状。结论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在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中疗效较好,有很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 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 门静脉高压症 预后

    【分类号】R473.6

    门静脉的正常压力范围是110~180mm Hg,在某种原因的干扰下,门静脉出现阻力致使血流正常运行,血液在遭遇瘀滞之时,其门静脉血液增加,因为门静脉压力的上升引发一系列症状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其主要临床表现有脾肿大、功能亢进,食管胃底静脉出现曲张现象,呕血及腹部积水等症状,(郭文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