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3年第15期
编号:13163401
肝豆状核变性24 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3年5月25日 马普红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分析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为早期诊断该病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4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治过程。结果 24例患者中KF环检查阳性21例(87.5%);血清铜蓝蛋白均降低(100%),24 h尿铜测定19例升高(792%),血清铜18例下降(75%),头部CT/MRI检查,基底节病变10例,双侧丘脑、脑干异常信号3例,8例脑萎缩,5例未见异常,经治疗12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好转,10例患者病情无明显变化,1例患者病情较前加重,1例患者治疗期间因肝脏衰竭死亡。结论 肝豆状核多青少年发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误诊率较高,应提高对本病认识,早期诊治该病。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临床检查;临床分析

    肝豆状核变性又称Wilson病(WD),是一种铜代谢紊乱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铜代谢障碍沉积到大脑豆状核、肝脏等脏器,从而损害了的这些脏器的功能,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由于损伤脏器较多,故其临床表现也复杂多样,前期诊断尤为困难,误诊率较高。本研究对我院于2000年1月到2012年7月收治的24例WD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治过程进行分析、总结,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达到早期诊断本病的目的。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0年1月至2012年7月肝豆状核变性患者24例,男18例,女6例,发病年龄5~48岁,平均(16.32±1028)岁。

    1.2 诊断标准 ①具有肝损害的临床表现或震颤、肌张力增高、智力减退等神经系统症状。②裂隙灯下查角膜KF环阳性。③血清铜蓝蛋白降低。④阳性家族史、实验室检查如24 h尿铜排泄增多、血清铜减少等以及D青霉胺治疗有效。符合以上两项诊断标准即可确诊,本研究所选患者均符合上述诊断标准。

    1.3 辅助检查 ①眼科检查 所有患者都在裂隙灯下进行检查。②实验室检查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抽血检查血清铜、铜蓝蛋白及常规生化等检查,并查24 h尿铜测定。③影像学检查 所有患者都行头部CT或MRI检查,并查腹部彩超。

    2 结果

    2.1 临床特点 ①一般情况:24例患者中以青少年多见,30岁以下患者21例,>30岁患者3例,年龄5~48岁。有家族史7例,其中有2例为兄弟。②首发症状:以神经系统为首发症状14例(不自主震颤11例,舞蹈样动作3例,肌强直2例,智力减退5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