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4年第13期
编号:12659612
18例子宫腺瘤样瘤临床病理诊断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4年5月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13期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如何提高诊断子宫腺瘤样瘤病理方法。方法 本研究选取因子宫平滑肌瘤而进行子宫全部切除的389例病例, 对该389例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与病理切片中符合子宫腺瘤样瘤(ATs)诊断的病例进行病理学实验分析与免疫组化观察, 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子宫腺瘤样瘤(ATs)的诊断方法, 该组患者中有18例可确诊为子宫腺瘤样瘤(ATs)。结果 18例患者的平均患病年龄 46.1岁, 临床表现为无症状或者月经不调、痛经。病理检查肉眼示病灶均呈实性, 灰红或灰白色, 界限不清。显微镜下最主要的特点是内衬扁平或立方上皮为特点, 形成不规则腺腔样或裂隙样结构, 且都有不同程度的平滑肌细胞的增生。18例患者的AB-PAS、HBME-1、广谱CK、MC、Vimentin、Ca lretinin、MC免疫指标阳性。 CEA、CD34 和F8免疫指标阴性。 结论 子宫腺瘤样瘤(ATs)易误诊为平滑肌瘤, 且临床症状缺乏明显特异性, 并常和平滑肌瘤同时发生。多处取材在病理检查过程中是避免和误诊的主要手段。

    【关键词】 子宫腺瘤样瘤;临床特征;病理特征;病理诊断
, 百拇医药
    腺瘤样瘤是一种好发于生殖系统的良性间皮性肿瘤, 好发于生育期女性, 其发生部位可见于子宫、输卵管、卵巢等[1]。由于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和特征, 没有确切的生化指标, 影像学检查无特征性, 所以术前常难以诊断, 在组织来源且有很大争议, 病理检查也可能发生误诊或漏诊, 为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和有针对性的治疗[2]。本研究回顾了本院389例子宫平滑肌瘤中确诊的18例子宫腺瘤样瘤(Ats)患者, 并进行了临床病理诊断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回顾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389因例子宫平滑肌瘤行子宫全切手术的病例, 并按照子宫腺瘤样瘤(ATs)的病理诊断标准确诊了18例子宫腺瘤样瘤。并进一步对考虑为腺瘤样瘤的病例做了免疫组化检查。最后确诊为子宫腺瘤样瘤。18例患者平均年龄46.1岁, 病史从4个月~6年不等, 其中合并了腺肌瘤5例27.88%, 合并了子宫平滑肌瘤的患者有13例, 占72.22%。临床表现为无症状或者月经不调、痛经。
, 百拇医药
    1. 2 方法 标本均行10%福尔马林液固定, 行常规的石蜡切片和HE染色。并对所有标本均进行巨检和镜检, 并行免疫组化。对抗原在高温下用缓冲液进行修复。

    2 结果

    2. 1 巨检 18例子宫腺瘤样瘤(ATs)中, 肿瘤位于子宫浆膜下10例, 近浆膜的肌壁间有6例, 近内膜的肌壁间2例。按分部类型分类, 弥漫型病例2例, 结节型病例15例, 结节和弥漫混合型病例1例。15例结节型中12例为单结节, 3例为双结节, 18例子宫腺瘤样瘤(ATs)的结节直径1.3~4.2 cm, 平均直径为2.7 cm。结节和周围的肌层分界较清, 部分可见与周围肌层有移行, 但结节无包膜。结节实性, 质地较软, 切面呈灰白或灰红色。2例弥漫型的肌壁弥漫性增厚达3.5~5.0 cm, 表现为子宫底部近浆膜, 切面纹理较粗糙, 可见微囊的直径为0.2~0.5 cm, 且与周围的肌壁无明显的界线。1例结节与弥漫混合型, 表现为宫底部肌壁弥漫性增厚伴肌壁间局限性结节形成。18例中伴发子宫腺肌症6例, 子宫肌瘤12例。
, 百拇医药
    2. 2 组织学检查 肿瘤细胞形态呈腺样和裂隙样结构大小不一, 少数腔隙扩大呈囊状, 腔隙内衬扁平或立方形上皮, 细胞核位居细胞中央, 成圆形, 在少数细胞内可见空泡细胞核受压偏于一侧, 似“印戒细胞样”。其胞质较丰富, 可为嗜伊红细颗粒状或淡染空泡状。

    2. 3 免疫指标 AB-PAS、HBME-1、广谱CK、MC、Vimentin、Ca lretinin、MC免疫指标阳性。 CEA、CD34 和F8免疫指标阴性。

    3 讨论

    3. 1 组织发生 目前对子宫腺瘤样瘤(ATs)组织来源尚有争议, 研究发现肿瘤细胞表达CK和Vimentin, 而CK和Calretininin是上皮组织分化和间叶组织重要标记物, 则提示子宫腺瘤样瘤(ATs)具有上皮组织分化和间叶组织分化的特点[3, 4]。因此认为子宫腺瘤样瘤起源于间皮被普遍接受。
, http://www.100md.com
    3. 2 临床病理特征 子宫腺瘤样瘤(ATs)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 主要经病理诊断确诊, 所以术前检出率低, 几乎所有的病例均于其他疾病手术后经病理检查发现[5]。肿瘤常与周围子宫肌壁无明显分界, 一般为单个结节呈灰黄结节状, 直径一般<3.5 cm, 镜下肿瘤细胞形态呈腺样和裂隙样结构大小不一, 少数腔隙扩大呈囊状, 腔隙内衬扁平或立方形上皮, 细胞核位居细胞中央, 成圆形, 在少数细胞内可见空泡细胞核受压偏于一侧, 似“印戒细胞样”。其胞质较丰富, 可为嗜伊红细颗粒状或淡染空泡状。

    3. 3 检出率 本研究得出几点有助于检出率提高, 首先应该提高对腺瘤子宫腺瘤样瘤(ATs)的认识, 对子宫肌瘤中的多发性结节状病灶病检时逐一取材, 以避免遗漏。第二对结节状病灶缺乏包膜的一定要认真寻找是否有腺样及裂隙样结构。

    3. 4 鉴别诊断

    3. 4. 1 子宫平滑肌瘤 一般单纯的平滑肌瘤与子宫腺瘤样瘤(ATs), 前者具有明确的界限且为单个或多发的结节状肿块, 而后者则是界限不清的。平滑肌瘤常有如玻璃样变性黏液样变性等继发性改变, 但不会出现囊腔样或裂隙样结构[6]。子宫腺瘤样瘤(ATs)取材时特别要注意, 因为患者常常合并有平滑肌瘤, 所以任何异常之处都应取材, 尽量避免漏诊和误诊。
, 百拇医药
    3. 4. 2 子宫腺肌症 本病主要表现为与月经周期有关的疼痛和异常的子宫出血, 子宫腺瘤样瘤(ATs)缺乏特异, 临床表现, 可无症状或者月经不调、痛经。但在镜下子宫腺肌与子宫腺瘤样瘤(ATs)病变均是由岛状或巢状分布的子宫内膜间质以及形态正常的子宫内膜样腺体组成周围绕以显著增生的平滑肌组织, 免疫组化法有助于鉴别诊断[7]。

    3. 5 治疗原则及预后 子宫腺瘤样瘤(ATs)多发生于中年妇女, 属于良性病变, 所以手术切除预后良好。其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改变无特异性, 常与子宫肌瘤疾病等伴发, 明确诊断需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

    综上所述, 子宫腺瘤样瘤(ATs)易误诊为平滑肌瘤, 且临床症状缺乏明显特异性, 并常和平滑肌瘤同时发生。多处取材在病理检查过程中是避免漏诊和误诊的主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刘志蓉,刘红.26例子宫腺瘤样瘤临床病理分析.西部医学, 2013,25 (5):740-741.
, 百拇医药
    [2]金彩娥.子宫腺瘤样瘤12例临床病理分析.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23(1):57 -58.

    [3]周东华,田杰.子宫腺瘤样瘤36例临床病理分析.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13,29(3):265 -267.

    [4]郭红丽.子宫腺瘤样瘤 21例临床病理分析.山东医药, 2011,51(15):52-53.

    [5]Lorraine K, Richard JF, Ciaran PK. Farrow epidemics of clindamycin resistant strain of clostridium difficile in four hospital. Clin North Am, 2011,9(30):753.

    [6]马海芬,王敏,李君强.子宫腺瘤样瘤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浙江实用医学, 2013,18(4):259-270.

    [7]潘勇权,胡惠军,古彩红,等.18例子宫腺瘤样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中国医药科学, 2012,2(15):123-124., 百拇医药(杨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