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5年第36期
编号:12717068
观察长期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联合小剂量红霉素对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疗效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2月2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36期
     【摘要】 目的 观察总结长期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联合小剂量红霉素对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82例支气管扩张症患者, 经急性期治疗后, 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44例), 均实施维持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红霉素治疗, 观察组患者采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治疗6个月后, 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气促指数均低于治疗前, 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流速(PEF)、用力肺活量(FVC)水平高于治疗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期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联合小剂量红霉素用于治疗支气管扩张症, 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 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红霉素;支气管扩张症

    支气管扩张症为一种临床常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发病后患者表现为咳嗽、咳脓性痰, 病情容易反复发作, 病情迁延难愈, 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以及工作[1]。为研究有效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方法, 本次研究中, 给予患者长期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 评价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医院2013年9月~2014年7月收治的支气管扩张症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中男24例, 女14例, 年龄30~66岁, 平均年龄(46.0±6.2)岁, 病史2~39年, 观察组中男26例, 女18例, 年龄32~70岁, 平均年龄(49.0±6.0)岁, 病史3~42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研究患者有支气管扩张症既往史, 咳嗽、喘息症状, 未合并心肺衰竭、其他慢性疾病, 均为自愿参与研究患者。

    1. 2 方法 入选患者先接受急性治疗, 待病情控制后, 对照组患者口服0.25 g红霉素肠溶片治疗, 2次/d, 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组患者则在急性治疗基础上, 口服0.25 g红霉素肠溶片, 2次/d, 同时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50 μg/500 μg, 2次/d, 连续治疗6个月。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分别在治疗前后对临床症状评分, 评分指标为咳痰量以及咳嗽, 总分6分, 评分越高, 则表明临床症状严重[2]。治疗前后评价两组患者的肺功能, 评价指标FEV1、PEF、FVC等。根据呼吸困难量表评价患者功能性呼吸困难分级, 用气促指数表示, 总分4分, 分数越高, 则呼吸困难症状越严重。疗效标准:显著改善:用药周咳痰症状消失;改善:用药治疗后轻微咳嗽, 每天<10次, 不会影响生活工作;无效:用药后咳痰症状无明显变化, 甚至恶化。有效率=(显著改善+改善)/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评分、气促指数情况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气促指数低于治疗前, 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气促指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EV1、PEF、FVC水平高于治疗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38例, 显著改善14例, 改善14例, 无效10例, 有效率为73.7%;观察组44例, 显著改善28例, 改善14例, 无效2例, 有效率为95.5%, 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支气管扩张为一种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 是有气道黏液纤毛系统清除功能(MCC)障碍的一种气道黏液高分泌疾病, 最为常见的症状为咳脓性痰, 病情易反复发作。MCC障碍不仅会导致疾病发生以及发展加剧, 还会促进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病原体定植以及生长, 因这些病菌引发的感染会反复发作, 难以彻底清除, 导致疾病迁延难愈。反复感染同时会加重肺功能损伤, 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3]。因此临床认为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关键在于提高MCC, 保持高水平的气道清除能力。

    当前临床用于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主要治疗方法为抗感染治疗, 维持气道清除作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以及大环内酯类药物为临床有效的抗炎活性药物, 用于治疗支气管扩张症, 效果显著。吸入性糖皮质激素为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一线药物, 可有效改善囊性纤维患者的肺功能、临床症状。相关研究表明, 支气管扩张症患者中采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药物, 可有效降低排痰量、缓解患者的气道炎症、咳嗽程度[4]。红霉素为一种大环内脂类药物, 其抗菌、免疫调节、抗炎活性效果显著。研究表明, 中长期治疗支气管扩张症时, 可采用小剂量红霉素减少排痰量, 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肺功能。

    综上所述, 支气管扩张症采用长期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 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肺功能, 临床疗效显著, 应用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徐金富.吸入性抗生素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前景与局限性.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5, 10(1):16.

    [2]付云杰.酚妥拉明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老年支气管扩张伴大咯血的疗效观察.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 8(9):59.

    [3]孙辉, 苏奕亮.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 中国全科医学, 2014, 17(33):4000-4002.

    [4]张蕾.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非囊性纤维化支气管扩张症的疗效和安全性系统评价.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4, 34(8):782.

    [收稿日期:2015-06-12], 百拇医药(贺素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