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6年第24期
编号:12954869
药源性心绞痛的处理策略
http://www.100md.com 2016年8月2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24期
     【摘要】 本文主要探讨了药源性心绞痛的处理策略。通过药源性心绞痛的发生机制、临床诊断及处理方法三个方面加以阐述。警惕药源性心绞痛尤其是抗心绞痛药物诱发的心绞痛, 要全面了解药物的药效学及药动学, 根据药物的药效动力学科学合理使用药物, 预防药源性心绞痛的发生, 一旦发生及时诊断和诊治。

    【关键词】 药源性心绞痛;发生机制;处理策略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4.204

    心绞痛是因心肌需氧和供氧间暂时失去平衡而发生心肌缺血的临床综合征。心肌缺血可由于心肌氧的需求增加或由于冠状动脉供血减少或两者同时存在。药源性心绞痛是指在诊断和防治疾病过程中, 由于药物的不良反应, 通过各种机制引起心肌耗氧量增加或心前区压榨、窒息性疼痛, 可放射至左肩、左上臂、颈或下颌部, 也可向下放射到上腹部;持续数分钟;停药可缓解或恢复正常。血管扩张药, α、β受体兴奋药, β受体拮抗药, 钙通道阻滞药, 抗血小板药物及抗凝药等, 均可引起药源性心绞痛[1]。其中有些是防治心绞痛最常用的药, 如硝酸酯类。因此, 本文探讨药源性心绞痛的处理策略, 为临床用药过程中提供参考。

    1 药源性心绞痛发生机制

    1. 1 心肌耗氧量增加 心肌耗氧量主要取决于心率、收缩期血压、心室腔大小及心肌收缩力等因素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02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