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8年第14期
编号:13227477
气管内插管静脉全麻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18年5月1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14期
     【摘要】 目的 探讨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中应用气管内插管静脉全身麻醉的效果。方法 42例进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患者, 所有患者均给予气管内插管进行静脉全身麻醉, 观察患者的麻醉效果。

    结果 麻醉后各体征平稳, 未出现与麻醉相关的并发症;围术期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O2)均控制在安全范围内;患者术后恢复时间40~65 min, 平均恢复时间(50.24±2.31)min;

    拔管时间15~40 min, 平均拔管时间(23.1±1.24)min, 术后均能自主呼吸, 意识清醒。麻醉前(T0)时刻患者的HR、MAP、SpO2与插管后2 min(T1)、拔管后2 min(T2)时刻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中应用气管内插管静脉全身麻醉, 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安全性高, 可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 气管内插管;静脉全身麻醉;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麻醉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14.017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脑动脉内腔出现局限性的异常扩大, 导致动脉壁出现一类瘤状突出, 多数颅内动脉瘤是由于脑动脉壁出现局部性的缺陷, 导致腔内压力增高, 是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1]。动脉瘤的发生与动脉硬化、感染、创伤等因素有非常重要的关系。本次研究选取2015年1~

    12月在医院进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4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探讨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中应用气管内插管静脉全身麻醉的应用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12月在医院进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4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入选患者经临床诊断符合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标准[2], 经颅脑磁共振成像(MRI)诊断发现异常信号, 并经脑血管造影检查, 确定为动脉瘤, 均给予介入手术治疗。其中男24例, 女18例, 年龄24~65岁, 平均年龄(42.5±8.5)岁, ASAⅡ~Ⅲ级, 其中颅内动脉瘤包括前交通动脉瘤、颈内动脉瘤、后交通动脉瘤、颈内动脉瘤。

    1. 2 方法 入选患者均在术前30 min注入0.5 mg阿托品, 给患者建立左侧上肢的静脉通道, 均给予气管内插管进行静脉全身麻醉, 按照0.03~0.06 mg/kg注入咪达唑仑、3~5 μg/kg

    注入枸橼酸芬太尼, 0.5~0.6 mg/kg注入阿曲库铵, 按照1~

    2 mg/kg的劑量注入丙泊酚进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成功后, 将麻醉机接通, 潮气量设定在8~10 ml/kg, 呼吸频率在

    12次/min, 应用机械控制呼吸。手术过程中持续性吸入浓度为0.5%~2.0%的七氟醚, 按照5 mg/(kg·h)的剂量泵入丙泊酚和0.4 mg/(kg·h)的剂量泵入阿曲库铵。术前30 min停止使用阿曲库铵、七氟醚。

    1. 3 观察指标 在患者T0、T1、T2时刻测定患者的HR、MAP、SpO2等。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麻醉后各体征平稳, 未出现与麻醉相关的并发症;围术期患者的HR、MAP、SpO2均控制在安全范围内;患者术后恢复时间40~65 min, 平均恢复时间(50.24±2.31)min;拔管时间15~40 min, 平均拔管时间(23.1±1.24)min, 术后均能自主呼吸, 意识清醒。T0时刻患者的HR、MAP、SpO2与T1、T2时刻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颅内动脉瘤具有较高的病死率, 在临床中若未得到有效治疗, 可能会出现再次动脉瘤破裂, 甚至导致患者死亡。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是在治疗早期给予介入治疗, 由于手术时间较长, 术中需患者长时间处于制动状态, 因此需进行全身麻醉[3]。患者面对疾病的突然恶化, 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等负面心理, 可能诱发再次出血[4]。术前对麻醉的要求较高, 需确保患者术中呼吸平稳, 颅内压正常, 术后快速苏醒等[5]。其中七氟醚对心血管系统的干扰较小, 进行麻醉诱导时间短;异丙酚能有效抑制脑代谢, 降低脑组织血流量, 降低颅内血压等作用[6-8]。在介入治疗中对麻醉的主要要求是防止麻醉诱导和术中动脉瘤破裂, 因此在术中需应用药物控制血压, 避免血压过高导致动脉瘤破裂[9, 10]。本次研究的患者通过气管内插管静脉全身麻醉完成麻醉, 手术顺利完成, 围术期患者HR、MAP、SpO2均控制在安全范围内;患者术后均能自主呼吸, 意识清醒。T0时刻患者的HR、MAP、SpO2与T1、T2时刻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通过气管内插管进行静脉全身麻醉, 具有较强的可控性, 患者术后苏醒快, 围术期维持各项体征平稳。

    综上所述, 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中应用气管内插管静脉全身麻醉, 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安全性高, 可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郑德利, 孟莉, 周长浩, 等. 不同麻醉方案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患者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重庆医学, 2015, 44(1):103-106.

    [2]王盛华. 全身麻醉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 18(5):103-104.

    [3]胡轶, 何杨, 陈朝阳. 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的麻醉体会. 中国医学创新, 2010, 7(14):91-92.

    [4]张晓艳. 静脉麻醉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麻醉中的临床观察. 延边大学, 2012.

    [5]刁玉晶, 王寿世. 双管喉罩置入全身麻醉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中的麻醉效果观察. 中国处方药, 2017, 15(10):119-120.

    [6]王文军. 喉罩与气管插管全麻在神经介入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8):57-58.

    [7]肖敬波, 方军, 王胜斌. 气管内全麻联合控制性降压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中的应用. 临床医学, 2009, 29(10):26-27.

    [8]李伟. 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治疗32例麻醉处理及体会. 实用临床医学, 2010, 11(7):43-44.

    [9]陈欣, 潘泰峰, 汪林涛, 等. 脑动脉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的防治. 医药论坛杂志, 2012, 33(1):89-91.

    [10]王瑛, 王蕾, 刘良田, 等. 喉罩与气管插管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全麻中的对比观察. 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2010, 32(1):49-51.

    [收稿日期:2017-03-07], 百拇医药(姚少红 梁艳丽 王竹 于品仙 潘秋宁 黄玉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