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9年第29期
编号:13402638
预见性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1)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0月1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29期
     【摘要】 目的 探究预见性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3例。两组患者在治疗的同时给予护理干预,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前的SDS评分与SAS评分分别为(70.6±3.6)、(68.3±2.9)分, 护理后分别为(51.6±1.6)、(50.1±3.2)分;对照组患者护理前的SDS评分与SAS评分分别为(71.3±2.6)、(69.4±2.7)分, 护理后分别为(64.3±4.1)、(60.1±1.9)分。护理前, 两组患者的SDS评分与S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观察组患者的SDS评分与SA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出现心律失常1例(2.33%), 心力衰竭2例(4.65%);对照组患者中出现心律失常4例(9.30%), 心力衰竭3例(6.98%), 休克3例(6.98%);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6.9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2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护理, 能调整患者的消极心理状态,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 预见性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9.079

    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发病率较高, 表现为突然发病, 出现持续性的胸骨后疼痛, 疼痛感剧烈, 经过硝酸酯类的药物治疗无法缓解, 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而诱发的心肌坏死[1]。急性心肌梗死很容易并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衰)等危及生命, 在治疗中需尽早应用药物或手术治疗, 避免梗死面的扩大, 恢复心脏功能, 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也至关重要。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护理方法的选择很关键, 常规的护理在监测生命体征变化等方面的效果较好, 但是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未得到有效控制[2]。本研究应用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效果较为理想, 現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9月~2018年9月本院收治的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患者均表现为突发性心前区疼痛、烦躁不安、出汗、恶心呕吐等, 经心电图和心肌坏死标志物等检查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排除精神异常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3例。对照组中男21例, 女22例;年龄45~80岁, 平均年龄(60.2±6.6)岁;病程1~6 h, 平均病程(4.2±1.1)h。对照组中男22例, 女21例;年龄48~76岁, 平均年龄(59.7±5.5)岁;病程1~7 h, 平均病程(4.1±1.1)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入院后及时接受了相应的治疗, 在治疗的同时给予护理干预,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具体为: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 使患者可以保持呼吸通畅, 指导患者必要的活动范围, 对饮食进行指导等。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 具体内容如下:①主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 了解患者的基本身体和心理状态, 叮嘱家属患者在饮食中的注意事项, 护理人员与患者交流, 帮助转移患者的注意力, 试图让患者倾诉出内心的想法, 对患者过分担忧的事情进行解答, 主动为患者介绍疾病在发病中的基本症状和抢救后的成功病例, 重新树立患者在治疗中的信心, 强调心情是疾病治疗的重要因素之一, 尽量让患者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接受治疗与护理;②基于急性心肌梗死在发病中经常出现的并发症, 提前制定好护理预案, 一旦出现相应的并发症做出及时的护理处置;③特别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值变化, 对异常情况发生后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置;④患者经过治疗后卧床期间, 护理人员指导并帮助家属对患者进行护理, 避免在卧床期间出现压疮等。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3]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DS评分、S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SAS和SDS对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进行评价, 其中SAS评分包括20个条目, ≥70分为重度焦虑, 60~69分为中度焦虑, 50~59分为轻度焦虑;SDS评分53~62分为轻度抑郁, 63~72分为中度抑郁, ≥73分为重度抑郁。并发症包括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DS评分与SAS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前的SDS评分与SAS评分分别为(70.6±3.6)、(68.3±2.9)分, 护理后分别为(51.6±1.6)、(50.1±3.2)分;对照组患者护理前的SDS评分与SAS评分分别为(71.3±2.6)、(69.4±2.7)分, 护理后分别为(64.3±4.1)、(60.1±1.9)分。护理前, 两组患者的SDS评分与S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观察组患者的SDS评分与SA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中出现心律失常1例(2.33%), 心力衰竭2例(4.65%);对照组患者中出现心律失常4例(9.30%), 心力衰竭3例(6.98%), 休克3例(6.98%);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6.9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2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http://www.100md.com(叶利华)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