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9年第36期
编号:13431934
腰骶角和腰椎曲度的相关性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2月2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36期
     本研究测得不同性别成人之间腰椎曲度和腰骶角大小无显著性差异;正常成人腰骶角度数为(31.1±10.0)°, 与徐占河等[9]测量的国人正常值为33.7°差别不大;腰椎前凸角度为(35.1±13.7)°, 与陈崇文等[10]测得50例正常成人腰椎前凸角为(47.09±11.72)°有较大差别。

    腰骶角和腰椎曲度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初生婴儿的脊柱近似C形, 在爬行阶段, 幼儿逐渐抬头, 使得颈椎生理曲度出现。由于腰腹部柔软, 腹侧无骨性结构, 无法像胸腔那样承受内部脏器的重量, 加之腹部各脏器总重量较大, 腰背部受重力作用逐渐向下塌陷, 开始出现腰椎生理性前凸。直立行走后, 由于脊柱的颈椎和腰椎的生理性前凸, 脊柱应力不平衡, 胸椎和骶椎开始出现代偿性后凸。最终形成脊柱的四个生理曲度。其中, 任何一个生理曲度发生变化必然会引起其他三个生理曲度的代偿性改变以维持脊柱的应力平衡。生理曲度在发育早期有较大改变, 随着年龄增长, 腰椎曲度和腰骶角渐趋稳定。Reichmann等[11]研究发现:婴幼儿3岁脊柱后凸弧度就达到正常成人水平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17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