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呼吸内科 > 气管、支气管疾病 > 阻塞性肺气肿
编号:13508922
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疗效分析(1)
http://www.100md.com 2020年2月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204
     【摘要】 目的 分析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 50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 按挂号先后顺序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25例。参照组患者采用噻托溴铵治疗, 观察组患者采用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后肺功能指标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 高于参照组的76.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水平分别为(1.88±0.23)L、(2.59±0.54)L、(74.29±6.35)%, 均高于参照组的(1.25±0.11)L、(2.03±0.44)L、(68.42±6.5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显著, 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噻托溴铵;沙美特罗替卡松;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04.044

    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比慢阻肺对患者的影响要大, 致死率居高不下, 患者在短期内会出现咳嗽、喘息等症状, 呼吸功能快速下降。且该疾病在临床治疗中难度较大, 常规使用噻托溴铵治疗在患者机体内部发挥了治疗的作用, 但长期使用对患者后续症状的改善效果并不明显, 阻碍了患者肺部恢复健康的速度。本文采用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与噻托溴铵形成对比, 探究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的治疗优势, 为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临床治疗提供更好的保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50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挂号先后顺序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25例。参照组男女比例7∶18;平均年龄(60.85±2.62)岁;平均病程(3.47±2.28)年。观察组男女比例11∶14;平均年龄(60.71±2.25)岁;平均病程(3.88±2.35)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见表1。

    1. 2 方法

    1. 2. 1 参照组 对患者进行抗感染、平喘等治疗后, 采用噻托溴铵(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90279)治疗, 让患者借助吸入装置进行药物吸入, 18 μg/次, 1次/d, 治疗周期控制在1个月。

    1. 2. 2 观察组 对患者进行抗感染、平喘等治疗后, 采用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Glaxo Wellcome Production, 注册证号H20140403)治療, 噻托溴铵用法用量同参照组, 沙美特罗替卡松100 μg/次, 1次/d, 治疗周期控制在1个月。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后肺功能指标水平。肺功能指标包括FEV1、FVC、FEV1/FVC等。

    1. 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治疗后, 患者呼吸困难等症状消失, 肺功能正常;有效:治疗后, 患者呼吸困难等症状有所改善, 肺功能逐渐好转;无效:治疗后, 患者病情无改善迹象, 有的患者病情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2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FEV1、FVC、FEV1/FVC水平均高于参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慢阻肺发病率极高, 而且有着较高的致残、致死率, 而慢阻肺急性加重期让患者生命危险指数上升到了另一个高度。患者在这种情况下免疫功能急速下降, 咳嗽、喘息等症状越来越重, 使机体呈现出极其不佳的状态[1]。从肺部检查资料中可以看出, 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肺部情况较差, 自主呼吸率低, 必须依靠治疗才能有所转变。临床上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展开了深入研究, 在研究中发现噻托溴铵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治疗作用。

    噻托溴铵以吸入式治疗为主, 从鼻腔、口腔经咽部进入呼吸道, 再到肺部, 与肺部病灶发生反应, 缓解患者症状, 然后逐渐在患者机体中发挥作用, 减少细菌的繁殖, 从而达到治疗目的[2]。该种治疗方式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早期治疗中有很好的效果, 但当患者治疗达到一定程度后, 治疗效果不会再继续向好发展, 降低了患者疾病恢复的速度。部分患者在后期治疗中出现了昏迷、血栓等并发症, 增加了治疗难度。治疗达到瓶颈使患者机体维持在疾病状态下, 容易滋生其他细菌或者引起其他部位的病变, 使患者病情出现新的危机, 从而导致医患关系紧张, 降低患者治疗中的配合度, 阻碍治疗的进行[3];同时增加患者在治疗中的危险系数, 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影响。

    本研究分析了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效果。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从药物上增加了治疗的持续性, 发挥了两种药物的优势[4]。最重要的是沙美特罗替卡松在噻托溴铵的基础上延长了治疗效果, 让肺部细菌对某一种药物产生耐药性后, 另一种药物还能起到治疗的效果, 保障了治疗的有效性。沙美特罗替卡松能长效刺激β2受体, 抑制大细胞释放过敏反应介质, 降低气道高反应性, 从而让噻托溴铵在肺部更好的发挥药性, 维持患者免疫力平衡, 并提高机体恢复能力, 削弱疾病对患者免疫能力等的影响[5]。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从根本上改善了患者的病症, 使患者在治疗中有足够的恢复时间, 满足了治疗对药物选择的需求, 从而减少了患者在治疗中乱用药物的情况, 延续了患者生命[6]。, http://www.100md.com(戚良燕 李婷 唐小飞)
1 2下一页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呼吸内科 > 气管、支气管疾病 > 阻塞性肺气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