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2028
编号:13800042
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研究(1)
http://www.100md.com 2020年10月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2028
     【摘要】 目的 探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 6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解剖接骨板治疗, 研究组患者则采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疼痛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12、24 h, 研究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分别为(3.2±0.7)、(1.0±0.8)、(0.6±0.6)分, 均低于对照组的(4.6±1.2)、(2.2±1.3)、(1.9±1.2)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 两组患者认知功能、角色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认知功能、角色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 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采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 比常规传统方法治疗效果更显著, 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 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更好配合医生的工作, 而且该治疗手段具有良好的预后, 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肱骨近端骨折;临床效果;生活质量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8.034

    肱骨近端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有关资料显示, 近年来, 肱骨近端骨折的发病率有增长的趋势, 备受各界瞩目[1]。肱骨近端骨折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肌肉痉挛、行动障碍、疼痛感明显等, 而且中老年人是该病的多发人群, 由于他们身体相比年轻人更加虚弱, 所以治疗时有一定的限制, 且预后较差, 容易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2]。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 传统的治疗方式已经逐渐被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所取代, 成为临床新的治疗方法[3]。本文主要探究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应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的疗效,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9年6月入住本院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60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每组30例。对照组中男20例, 女10例;年龄39~77岁, 平均年龄(52.6±8.2)岁;病程1~14 d, 平均病程(7.5±2.2)d。研究组中男18例, 女12例;年龄40~79岁, 平均年龄(59.5±6.5)岁;病程1.5~13 d, 平均病程(7.3±2.0)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全身麻醉, 必要时可采取臂丛神经麻醉用以辅助, 患者取仰卧位, 选取三角肌胸肌作为手术入路, 使其骨折部位能够充分显露, 之后在患者上臂远端外侧沿肱骨作长约7 cm切口, 切开患者皮肤以及皮下组织肌肉, 并沿骨折端紧贴骨膜方向进行向下剥离, 使其骨折端能够充分暴露, 再将骨折端嵌顿组织进行有效清除后进行骨折复位, 利用克氏针对骨折块进行临时固定, 采用C型臂透视机纠正关节脱位位置然后选取合适材料进行固定。对照组采用解剖接骨板治疗, 待复位满意后将解剖接骨板置于肱骨近端, 注意应紧密贴合骨皮质进行固定, 并对解剖锁定板的位置进行合理调整, 最后采用松质骨螺钉固定, 远端采用普通皮质骨螺钉进行固定。手术过程中采用C型臂X射线对骨折解剖位置进行检查, 确定其良好, 然后进行伤口清洗, 之后关闭伤口。研究组患者则采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 进行牵引复位后, 经由C型臂X线机确定其骨折对位对线是否良好, 然后选取合适长度的锁定接骨板, 并将其置于肱骨大、小结节之间, 注意接骨板的高度不应超过大结节。并在其远側端先放置1枚3.5 mm的皮质骨螺钉使接骨板能够在肱骨干进行固定, 然后将锁定接骨板贴附于肱骨近端, 近侧端采用钻头导向器进行引导, 并进行钻孔, 进行深度测定后选取合适长度的锁定螺钉拧入并进行锁定。然后再经由C型臂X线机确定其内固定可靠性、骨折复位情况以及肩关节被动活动情况。之后进行冲洗止血, 并放置引流管, 最后将伤口逐层关闭。两组人员均接受常规的术后抗感染及活动锻炼。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 3. 1 临床效果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疗效判定标准:治疗后, 患者临床症状和身体体征指标得到明显改善, 则为显效;治疗后, 患者临床症状和身体体征指标得到基本改善, 则为有效;治疗后, 患者临床症状和身体体征指标没有改善甚至病情恶化, 则为无效[4]。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 3. 2 疼痛情况 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疼痛情况, 共10分, 0分表示患者无疼痛感, 10分表示患者感受到剧烈疼痛, 分值越高说明, 疼痛感越强烈[5]。

    1. 3. 3 生活质量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 应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实施评估, 主要包含认知功能、角色功能、躯体功能及社会功能等4方面, 每项100分, 分值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佳。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术前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12、24 h, 研究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http://www.100md.com(杨诚勇)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