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临床医学 >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 2010年 > 第11期 > 第2期 > 正文
编号:11977200
冠心宁注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120例疗效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0年2月1日 张林霞
第1页

    参见附件(1315KB,2页)。

     【摘要】 目的 观察冠心宁注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分析。方法 2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观察,在常规治疗的同时,治疗组加用冠心宁注射液静脉滴注15 d,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缓解时间、硝酸甘油用量、血压、心率的变化。结果 经统计学处理(P<0.05),治疗组疗效指数明显好转。结论 冠心宁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肯定,安全,无不良反应。

    【关键词】冠心宁;不稳定型心绞痛

    本院自2006年5月至2009年5月用冠心宁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诊断均符合国际心脏病学会和WHO关于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和诊断标准[1]。选择经临床观察、心电图、心肌损害标志物及体格检查,排除心肌梗死,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40例,年龄35~80岁,平均年龄61.3岁,其中男性179例,女性61例。将2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20例,男89例,女31例;对照组120例,男90例,女30例,两组病程平均(9.8±5.7)年,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常规均给予硝酸类药物扩血管、阿司匹林、抗血小板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冠心宁注射液(10 ml/支,山西亚宝制药厂,批号Z4020782)2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15 d一疗程。

    1.3 观察指标 治疗期间每日记录心绞痛的发作情况及含服硝酸甘油次数和用量,治疗前后检查12导心电图,血尿常规、血脂、血糖、肝功、肾功检查。用药后连续2 d查心电图,心绞痛发作时即刻查心电图,并观察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

    1.4 疗效判断标准[2]

    1.4.1 临床疗效标准 显效:心绞痛消失或发作次数减少80%以上,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用量减少80%以上;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80%,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用量减少50%~80%以上;

    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1.4.2 心电图疗效标准 显效:静息心电图 ST 段恢复正常或恢复>0.1 mv,倒置 T波 转为直立;有效:静息心电图 ST 段恢复正常或恢复>0.05 mv,或主要导联T波变浅50%以上;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t检验或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观察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治疗组显效率为46.67%,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显效率38.33%,总有效率85%。两组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例)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治疗组1205660496.67*

    对照组12046561885.00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心电图疗效对比 见表2 两组对比,经χ2检验,χ2=5.00,P<0.05,有显著性差异。

    表2

    两组心电图疗效对比(例)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治疗组12024524463.33

    对照组12014327438.3

    2.3 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各项指标均无异常变化,无一例有不良反应。

    3 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临床表现,其病理机制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继发血栓形成,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不完全阻塞所致。有研究表明,抗血小板及抗凝治疗可增加斑块的稳定性。冠心宁注射液是由丹参、川芎中提取的混合液,含丹参、川芎嗪各200 mg。该药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反射性减慢心率;同时可抑制血小板聚集与激活,降低全血黏度及红细胞压积,对抗血小板活化因子预防血栓形成,改善冠状动脉痉挛[3]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315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