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临床医学 >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 2010年 > 第11期 > 第5期 > 正文
编号:11976538
多索茶碱治疗AECOPD 42例的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0年5月1日 周新云
第1页

    参见附件(1638KB,2页)。

     【摘要】 目的 观察多索茶碱治疗A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3例患者随机分为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A组和B组,A多索茶碱组采用多索茶碱0.4 g加入生理盐水500 ml中 1次/d静点;B组采用氨茶碱0.25 g加入生理盐水500 ml中1次/d静点。两组疗程均为7 d,7 d后测定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治疗同时详细记录咳嗽、气喘、肺部哮鸣音变化及恶心、失眠、心悸、胃部不适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多索茶碱组治疗AECOPD总有效率明显优于氨茶碱组,肺功能、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的改善明显优于氨茶碱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氨茶碱组。结论 多索茶碱治疗AECOPD较之氨茶碱治疗AECOPD具有明显的优势。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多索茶碱;临床观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具有气道受限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1]。如患者出现症状的加重和(或)需要增加药物的治疗,称为COPD的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OPD,AECOPD)。是老年常见疾病,病死率较高,以往用氨茶碱扩张气道治疗,其心脏反应及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出现较多。近年来,我院使用多索茶碱代替氨茶碱治疗31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8年1月至2009年7月在我院住院的AECOPD患者83例,诊断符合2007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制定的COPD诊断标准[1]。入选病例均处于急性发作期,不合并其他肺外疾病,近10 d内未使用茶碱类药物及全身用皮质类固醇药物者。随机分为多索茶碱治疗组(A组)42例,其中男29例,女13例,年龄47~75岁,平均 65.7 岁;患病时间最长30年,最短6年,平均15.4年;氨茶碱治疗组(B组)41例,男28例,女13例;年龄49~75岁,平均66.3岁;病程最长32年,最短为5年,平均16.1年;两组间资料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方面均具有可比性,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着性(P>0.05)。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吸氧、抗炎、祛痰、雾化吸入等治疗。A组予多索茶碱0.4 g加入生理盐水500 ml中日1次静点;B组予氨茶碱0.25 g加入生理盐水500 ml中日1次静点。两组均于治疗7 d后测定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治疗同时详细记录咳嗽、气喘、肺部哮鸣音变化及恶心、失眠、心悸、胃部不适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3 疗效判断 ①显效:咳嗽、喘息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不影响日常生活;肺部哮鸣音完全消失或明显减少;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1 s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呼气峰值流速(PEF)及氧分压(PaO2)增加>25%;CO2分压(PaCO2)降低25%;②有效:咳嗽、喘息症状减轻,但未完全消失,可以耐受;肺部哮鸣音减少,但未完全消失;FEV1、FEV1/FVC、PEF 及PaO2增加15%~24%,PaCO2降低15%~24%;③无效:咳嗽、喘息无缓解或加重;肺部哮鸣音未减少或增多;FEV1、FEV1/FVC、PEF 及PaO2增加<14%,PaO2降低<14%。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两组间比较,方差齐时,用t检验,方差不齐时用χ2 检验。每组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等级资料用 ridit 分析。

    2 结果

    2.1 总疗效见表1。

    表1

    两组综合疗效比较(例,%)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A组421821392.85

    B组411719587.80

    注:两组总有效率比较,经ridit 分析,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x±s)

    组别例数时间FVCFEV1%

    A组42治疗前2.19±0.6151.12 ±12.86

    治疗后2.87±0.66**△68.07 ±13.86**△

    B组41治疗前2.18±0.6650.66 ±12.79

    治疗后2.51±0.4560.85 ±14.16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变化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比较(x±s)

    组别例数时间PaCO2(mm Hg)PaO2(mm Hg)

    A组42治疗前64.65±3.9848.91±1.66

    治疗后45.66±1.90*△62.77±1.32**△

    B组41治疗前64.08±3.5349.01±1.55

    治疗后54.12±2.09*56.71±1.28*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

    2.4 两组之间不良反应的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的比较(例,%)

    组别例数心脏消化系统神经系统

    A组427.14(3/42)4.75(2/42)9.51(4/42)

    B组4131.71(13/41)24.38(10/41)43.90(18/4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3 讨论

    COPD的主要特征是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且通常呈进行性发展,其原因多为气道狭窄所致,气道狭窄常有可逆性的平滑肌痉挛成分存在。解除气道痉挛是改善患者自觉症状、提高生存率的重要环节。氨茶碱类药物能够改善通气,使陷闭小气道的容量减少,氨茶碱类药物还是肺血管扩张剂,可增加心肌收缩力,改善右心功能。但氨茶碱类药物的有效浓度与中毒浓度非常接近,心血管及胃部不良反应常见,静脉使用茶碱类药物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特别是对于前期曾口服缓释茶碱的患者更为危险[2]。多索茶碱是一种不同于氨茶碱的新型黄嘌呤类支气管扩张药,能抑制磷酸二酯酶的活性,抑制支气管平滑肌,减少各种炎症介质的释放,其改善通气功能的作用显著强于氨茶碱。由于其与腺苷受体亲和力较低,没有对心脏的直接刺激作用[3]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638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