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临床医学 >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 2010年 > 第11期 > 第6期 > 正文
编号:11976303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0年6月1日 胡桂芝
第1页

    参见附件(898KB,1页)。

     笔者于2004年6月至2008年6月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使新生儿病理性黄疸退黄时间较单纯西医组明显缩短,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 162例均符合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诊断标准,即①黄疸出现早,于出生后24 h出现;②黄疸进展快,血清胆红素浓度每天上升超过85μmol/L;③黄疸程度重,足月儿血清总胆红素浓度超过221μmol/L,早产儿超过256μmol/L;④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在生后第2周末或早产儿在生后第3~4周末肉眼观察仍有黄疸或黄疸退而复现者。其中男96例,女86例,足月儿95例,早产儿60例,过期产儿7例,发病日龄7 d内118例,7 d后46例。

    1.2 病因 新生儿窒息40例(24.7%),新生儿败血症等感染44例(27.2%),母乳性黄疸24例(15.4),新生儿溶血病7例(4.3%),原因不明者共46例(28.4%)。

    1.3 治疗 以上162例被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81例,两组日龄、病因、黄疸程度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西医疗法相同,包括:病因、治疗、静滴新鲜血浆,应用地塞米松及维生素C、E,给以肝酶诱导剂鲁米那等。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草药,1剂/d水煎后分4~5次服用,方剂为茵陈蒿汤加味,茵阵9~15 g,桅子6~9 g,大黄1~3 g,车前草4~6 g,白茅根4~6 g,茯苓6~9 g,甘草3 g,足月儿取大量,早产儿取小量,对口服困难者采用鼻饲给药。中西医疗法用至黄疸消退,血清胆红素浓度恢复正常为止。

    1.4 结果 治疗组黄疸消退,血清胆红素浓度恢复,正常时间为(6.77±2.51)d,而对照组为(9.93±3.12)d,统计学处理显示,差异非常显著(P<0.01)。

    2 讨论

    本研究显示:中西医结合组对于新生儿病理黄疸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组,从而揭示中药菌陈蒿汤加味在降低新生儿血清胆红素,促进黄疸消退方面疗效确切。中医理论认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多属“湿热胎黄”范畴。该方中茵陈为主药,清湿势,利肝胆,有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的作用,并有较强的解热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能有效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桅子清三焦之热,有利胆及增进胆汁分泌的作用,亦可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同时桅子还有广谱抗菌作用,对败血症等感染引起的黄疸效果更佳。大黄通泻胃肠郁热,使湿热从大便而解,并能使奥狄氏括约肌松驰,胆囊收缩,从而显著增加胆汁流量;同时大黄亦对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研究还证明,大黄对抗A,抗B血清抗体有一定抑制作用,故对ABO血型不合溶血病有效。方中车前草、白茅根清热利尿、茯苓健脾利湿,共同起辅助作用。笔者在应用过程中发现,除部分患儿有轻度腹泻外,未见有明显副反应。鉴于该疗法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疗效确切,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898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