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临床医学 >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 2010年 > 第11期 > 第7期 > 正文
编号:11976022
人工晶体单襻睫状沟单针双线缝线固定的临床观察(2)
http://www.100md.com 2010年7月1日 谭荣强 张蕾 丁琼 郑春昌 周家承
第1页

    参见附件(1638KB,2页)。

     图1

    2 结果

    26例(26眼)中术后1周祼眼视力≥0.5者19例(19眼),占73.08%,术后1周祼眼视力0.1~0.4者7例(7眼),占26.92%。角膜水肿伴虹膜睫状体炎8例(8眼),经用甘露醇滴注及复方妥布霉素滴眼1周后水肿消退,炎性反应消失。前房出血3例(3眼),术后用止血药3~4 d后吸收。人工晶体位置正常24例(24眼),人工晶体位置偏位2例(2眼)。无眼内炎,无角膜内皮失代偿,无视网膜脱离。

    3 讨论

    白内障摘除手术过程中会遇到后囊不足以支撑人工晶体,或是由于术中晶状体悬韧带的断离不能保证人工晶体植入后位罝正常,则应该考虑使用其他处理方法,如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植入等。前房型人工晶体由于会导致角膜内皮损伤,继发性青光眼及瞳孔变形等并发症己很少使用。后房型人工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植入己成为常用的手术方式,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临床证明[1-3],固定方式有单襻睫状沟和双襻睫状沟缝线固定。双襻睫状沟缝线固定术中要作2个巩膜瓣,穿线操作复杂,费时,玻璃体脱失相对较多,容易发生角膜水肿,眼内感染,视网膜脱离,黄斑囊样水肿及视网膜显微镜光损伤等并发症。要求的显微技术较高,遇到眼球凹陷较深者操作困难,操作时间也较长,在近几年来我们根据后囊破裂(或是晶状体悬韧带断离)情况,一方面利用部分残存的后囊支撑人工晶状体一襻,另一方面在残存的后囊较多钟点位对侧钟点位作巩膜瓣下睫状沟缝线固定另一襻,术中采用前房內注入适量的透明质酸钠维持眼内压,注入盐酸肾上腺素,待瞳孔散大至6~7 mm,观察后囊破裂(或是晶状体悬韧带断离)情况选择另一襻缝线固定方位。为使人工晶体术后不出现倾斜,偏位及钟摆现象,现釆用带两根聚丙烯缝线的长针进行缝合,把两根聚丙烯缝线分别结扎人工晶体同一襻,两线结相距3 mm。人工晶体缝扎后其中一襻有二个固定位点,一枚人工晶体有三个固定位点,由于工晶体有三个固定点,从力学角度上更具科学性,人工晶体的稳定性更高,为验证植入人工晶体的稳定性术中采用前房注入适量平衡液使前房加深、正常、变浅,在前房深、正常、浅情况下观察人工晶体位置,在上述三种情况下人工晶体位置都正常时才结扎紧缝线,这样遇到手术意外致晶状体后囊破裂(或是晶体悬韧带断离),人工晶体无法更换带孔人工晶体时也确保手术安全,术后人工晶体位置正常。本组26例(26眼)中术后1周祼眼视力≥0.5者19例(19眼),占73.08%,术后1周祼眼视力0.1~0.4者7例(7眼),占26.92%,24例(24眼)人工晶体位置正常。与种平,刘运甲等报到的视力≥0.5达89.5%有差距[4],与王洪涛,王宁利等报到的视力≥0.5达54.55%稍好[5]

    本组26例(26眼)中术后角膜水肿伴虹膜睫状体炎者8例(8眼),7例(7眼)为外伤白内障,考虑角膜水肿虹膜睫状体炎与外伤有关,建议掌握好外伤白内障的手术时间,在外伤后角膜较透亮,炎症控制后再进行手术。只有前房出血3例(3眼),说明缝合前烧灼巩膜板下血管网,充分散大瞳孔,减少缝针对睫状体,虹膜的损伤对减少前房出血有帮助。人工晶体位置轻度偏位2例(2眼),与术中前房的玻璃体未完全清除干净,术后形成玻璃体纤维条索产生引牵,应用的人工晶体襻较软,对抗力不足有关,2例因人工晶体轻度偏位无需再次手术,建议植入固定人工晶状体的前后分别清除干净前房的玻璃体,减少术后玻璃体纤维条索对人工晶体的干扰,避免人工晶体位置偏移。为缩短手术时间,本组病例作人工晶体固定缝针前首先作平行角巩缘的巩膜瓣下缝针用作人工晶体缝线固定着力点,调整人工晶体位置后取出其中一根与另一根缝针打结固定,无需再穿针缝合固定,这样既方便又快捷。另外缝针需在角膜光学区外3 mm出针,避免影响术后视力。

    综上观察我们认为人工晶体单襻睫状沟单针双线缝线固定植入手术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安全,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 Wagoner MD,Cox TA,Ariyasu RG,Jacobs DS,karp CL.Intraocul lens implantation in the absence of capsular support ;a report by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Ophthalmology.Ophthalmology,2003,110(4):840-859.

    [2] Manabe S,Oh H,Amino K,Hata N,Yamakawa R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638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