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 2010年第12期 > 正文
编号:12011833
99mTc-MDP骨显像联合CT在乳腺癌术后的临床价值(2)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2月1日 黄晓红 智生芳 蒋宁一
第1页

    参见附件(1444KB,2页)。

     1.3 骨显像结果判定 骨显像结果由2名有经验的核医学科医生共同阅片、判定。凡病变部位放射性浓聚高于对侧或邻近部位的,即可定为阳性。按骨骼解剖部位分成5组:分别是脊柱组:颈椎、胸椎、腰椎,胸部肋骨组:胸骨、肋骨、肩胛骨、锁骨,骨盆组,颅骨组及四肢组。

    1.4 CT扫描结果判定 CT图像由2位医师一起阅片。按CT诊断标准判定有无病灶及病灶的性质。

    2 结果

    2.1 99mTc-MDP骨显像诊断骨转移的55例,骨转移病灶192个,其中13例为单发灶,占23.63%;多发灶42例,占76.37%。平均每例检出转移灶约3.49处发生在全身骨骼不同部位的患者数各不相同,其中发生在中轴骨(肋骨、脊柱、骨盆、胸骨)转移的患者数相对较多,而发生在其他骨骼的相对较少。病灶部位与骨转移的关系见表1。

    3.2 CT扫描结果 CT扫描判定复发及转移的71例,病灶数为194个。其中颈部淋巴结12个、对侧乳腺7个、腋窝淋巴结17个、锁骨上淋巴结19个、盆腔淋巴结4个、纵隔淋巴结8个、局部复发16个、肝转移灶23个、肺转移7个、骨转移灶81个。

    3.3 不同检测方法之间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见表2。

    4 讨论

    4.1 乳腺癌骨转移的特点

    乳腺癌极易通过血运转移至骨骼,常为多发病灶,乳腺癌骨转移的好发部位依次为肋骨、脊椎、骨盆、四肢和颅骨[1]。其原因:从解剖特点分析,椎静脉在脊柱每一节均与胸腹腔静脉丛相互交通,且此处静脉无瓣膜;椎静脉丛又与头颅及腔静脉、门静脉、奇静脉、肺静脉相通。当肌肉牵引、重力压迫或其他因素影响时,乳腺癌局部的血流容易倒转至相互交通的静脉丛内,因而肿瘤栓可早于肺部和肝脏的播散而先转移至骨骼[2]。另外,恶性肿瘤细胞是通过Baton椎静脉丛转移至肋骨、椎骨和骨盆等躯干骨,并且躯干骨总面积远远大于四肢骨和颅骨,因而受累机率较大。

    4.2 综合评价99mTc-MDP骨显像、CT扫描对乳腺癌术后复发及转移临床应用价值 99mTc-MDP骨显像用于探查恶性肿瘤的骨转移早已在临床上得以广泛应用,但乳腺癌的骨转移灶以成骨性转移还是溶骨性破坏为主仍有不同意见。本文99mTc-MDP骨显像阳性率为48.2%,大致表现为骨骼局部异常放射性浓聚,提示病变骨组织发生血流代谢改变,有成骨反应存在。随复查年限的增加,出现新的骨异常表现也在增加[3]。99mTc-MDP骨显像作为一种直观、可靠且无创伤性检查方法,其优点:①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CT显像检查。99mTc-MDP骨显像原理是基于骨骼的血流和代谢变化,因此灵敏度较高;②比X线、CT能早半年发现病灶,发现病灶范围也比X线等影像显示范围要大。因为骨扫描显像剂在病灶的摄取和局部的骨代谢情况有关,而乳腺癌瘤一般骨代谢活跃,所以摄取了较高的显像剂。由于能一次性完成全身显像,所以也不会遗漏病灶。但是,99mTc-MDP骨显像也存在局限性:①特异性不高:即对退行性病变、陈旧性病变、外伤等均予以显示,造成分析上的困难,甚至假阳性。也就是存在一定的假阳性,骨转移多为多发性,骨显像表现为多发性浓聚灶或多发性减低灶者[4];②99mTc-MDP骨显像不能对软组织的转移灶做出诊断;③99mTc-MDP骨显像对于破骨、溶骨性病变的检出由于分辨率低,清晰度差而易于漏诊。

    CT在病变的良恶性鉴别及分期上有独特优势,尤其是脏器软组织及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74.6%、92.1%、84.9%,是目前诊断肿瘤及转移的重要检查手段,但对骨转移灶的检出灵敏度不如SPECT显像。如果将骨转移病灶计入,则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明显降低,分别为58.2%、87.8%、73.5%。CT的假阳性病灶多为早期的骨转移病灶及在视野范围以外没有探测到的骨转移灶,这也是CT的最大缺陷。

    CT与99mTc-MDP骨显像联合检查,则明显提高了诊断乳腺癌患者复发及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在探测骨转移方面99mTc-MDP骨扫描可以对CT起到有效的补充作用,而在脏器软组织及淋巴结转移CT又能弥补99mTc-MDP的盲点[5]。因此,两者联合应用在乳腺癌术后患者的早期随访中,对监测其复发及转移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444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