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 2010年第12期 > 正文
编号:12011858
探讨健康教育对冠心病的干预效果(2)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2月1日 邹增业 钟希文 钟远辉
第1页

    参见附件(2391KB,3页)。

     2.2.7 体育锻炼 运动过少的生活方式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运动应根据各人的身体条件、兴趣爱好选择,如打太极拳、乒乓球、健身操等。量力而行,使全身气血流通,减轻心脏负担。

    2.2.8 积极治疗 坚持必要的药物治疗,对能加重冠心病病情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必须服药加以控制。

    2.3 全程健康干预模式

    2.3.1 心理干预 精神应激可以诱发心脏事件,所以不良的心理因素是造成心绞痛的直接原因。对于冠心病的患者应避免其情绪激动,应对患者施以心理护理,向患者讲解不良因素对疾病的影响,使患者能正确对待疾病,鼓励患者热爱生活,应保持乐观、开朗的性格,以良好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避免不良情绪对冠心病的影响,从而减少犯病次数

    2.3.2 健康生活方式健立 ①吸烟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吸烟是冠心病危险因素中最易去除其影响的因子,在戒烟后即能迅速降低其危险性。在患者住院和回家后应向患者讲解吸烟对疾病的危害,使患者认识到戒烟的好处,并帮助患者制定计划,劝其戒烟;②高胆固醇血症是冠心病的主要原发性危险因素,因此应指导及教育患者进食低热量、低脂、低胆固醇、低盐、高纤维素饮食,并多食青菜和水果,少食动物内脏,通过饮食减少脂肪摄入,降低血胆固醇水平,可以是冠心病危险性显著降低;③教育患者不要饱餐,因进食过饱,会使迷走神经兴奋行增高,导致冠状动脉持续痉挛及收缩,从而诱发心绞痛发作和心肌梗死。教育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发病次数。

    2.3.3 劳逸结合 教育患者应避免过重体力劳动或突然用力,不要劳累过度,运动应根据各人的身体条件、兴趣爱好选择,如打太极拳、乒乓球、健身操、练功十八法等。量力而行,使全身气血流通,减轻心脏负担。走路、上楼梯、骑车宜慢,否则会引起心率加快,血压增高,诱发心绞痛。饱餐后不易运动。寒冷会使血管收缩,减少心肌供血而产生疼痛,天气变化时应提醒患者及时增加衣服,注意保暖以防感冒。

    2.3.4 重视干扰其他危险因素 有资料表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是明确的冠心病危险因素,血压升高与冠心病明显有关,胰岛素和血糖影响动脉壁细胞某些物质的代谢与合成,Ⅰ型或Ⅱ型糖尿病都使冠心病的危险性增高,对冠心病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要教育患者通过药物控制高血压、糖尿病,并让患者重视自己的病情,激励患者积极参与健康维护增强就医意识,减少高血压、糖尿病对冠心病造成的危害。

    3 效果评价

    3.1 评价方式 采用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向干预对象发放《冠心病健康知识调查表》,此表是自行设计,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发病时间、治疗程度、复发次数、病情加重、心电图变化、掌握冠心病的健康知识的程度、掌握冠心病的健康教育的流程、发病前的情况、干预后的情况等)。

    3.2 干预结果 经健康干预中观察前后的情况,见表1中,患者对冠心病的健康知识和流程进行一年一次比较。见表2,干预前后半年进行一次效果比较(服药时间、治疗程度、复发次数、心电图变化)。

    干预前后进行比较,附表2中表明。统计学表明(χ2=10.07,P<0.05),结果报告有高度的显著性,干预后明显优于干预前。

    4 效果讨论

    冠心病的发病都与不良生活方式以及心理行为的因素有关,其发病原因复杂,是社会心理应激、精神紧张、大量吸烟、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肥胖及不合理饮食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单纯靠住院期间的治疗和护理,从远期疗效看,效果不满意。通过对冠心病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呵护与健康教育,教会患者自我保护的知识和技术,有助于患者主动参与,积极配合治疗,控制疾病的发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其功能恢复和心理健康,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了患者治疗疗程,减少服药剂量,提高了患者的保健意识和生存质量,促进了心血管系统的发展。总之,通过对冠心病患者进行电话回访,建立健康档案,逐步完善系统,规范出院患者健康教育模式,拓宽形式及教育手段,对其影响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给予积极的指导,改善其不科学的生活行为方式,从而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重复住院率及死亡率,对改善冠心病的预后,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对心血管病的控制有着重要意义。

    我们的研究与

    参考文献中各位医生的研究表明,健康教育干预防治冠心病是一种操作方便,效益、效率均较高的一种无形的治疗方式,是低投入,高回报的保健预防措施之一,可以不断提高冠心病患者的保健意识,起到长期而有效的控制冠心病的诱发因素、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从而提高冠心病的生活质量。目前在社区健康教育是防治冠心病的有效手段。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接受健康教育的需求不断提高,对冠心病患者实施教育,并丰富患者医疗保健知识,提高自护技术,促进康复、预防复发是一项很重要的治疗措施,越来越受到临床医护人员的重视,特别是社区工作者使用的一种治疗方式之一。

    参考文献

    [1] 胡苹,张德荣.冠心病护理中的健康教育.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5,13(1):62.

    [2] 康晓凤.青年冠心病研究进展.心血管病学进展.2006.27(6):756.

    [3] 杨水长.冠心病社区综合防治经验探讨及效果评价.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1;13(1):22-23.

    [5] 严迪英.社区干预.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0,8(1):44-45. 

    [4]黄茂盛,洪震,等.社区人群干预前后冠心病事件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变化.中华老年心脑血管杂志,2002,4(5):303-306.

    [5] 王苏中,吴永浩,于石成,等.社区高血压“合作管理”干预效果评估.中国全科医学,2000,8(4):291-294. 

    [6] 李春卉,马春艳,等.医疗体育干预社区冠心病病人存在的问题.中国临床康复,2003,7(12):1856.

    [7] 周亮,杨德森,肖永源.行为类型与心理社会干预对冠心病的影响.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2,29(1):51-53.

    [8] 梅静,李淑荣.心理干预对冠心病病人负性情绪的影响及疗效.现代护理,2004,10(2):155-156.

    [9] 顾学琪.关于社区高血压控制的模式研究.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999,7:176.

    [10] 张欣,陈政,等.上海市嘉定区开展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的探索.中国全科医学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391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