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医生》 > 2009年第24期
编号:11879588
利巴韦林与更昔洛韦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86例疗效比较
http://www.100md.com 2009年8月25日 《中国现代医生》 2009年第24期
利巴韦林与更昔洛韦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86例疗效比较

     [摘要] 目的 探讨更昔洛韦和利巴韦林在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治疗中疗效比较。方法 86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随机分为更昔洛韦组30例。利巴韦林组28例,对照组28例,三组患儿均给与补液、纠酸、 微生态制剂、西咪替丁等综合治疗。更昔洛韦组予以更昔洛韦(湖北科益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0980189)5mg/kg.d 静脉滴注,利巴韦林组予以利巴韦林(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号H199998187) 10mg/kg.d 静脉滴注,对照组不用抗病毒药。结果 更昔洛韦组和利巴韦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而更昔洛韦组和利巴韦林组之间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更昔洛韦比利巴韦林并无明显优势,短期应用二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但是利巴韦林比更昔洛韦更经济,更适合在基层临床广泛使用。

    [关键词] 更昔洛韦;利巴韦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

    [中图分类号] R725.1 [中图分类号] A[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24-128-02

    轮状病毒肠炎是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来势凶猛,占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的50%左右[1],目前无特效疗法。临床上应用利巴韦林和更昔洛韦治疗该病的报告较多,大多认为在轮状病毒肠炎的治疗过程中应用抗病毒药物可以缩短病程,减轻临床症状,但二者对轮状病毒肠炎的有效率有无差异临床鲜有报道,作者对本院2008年10月~2009年1月86例确诊为轮状病毒肠炎住院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利巴韦林治疗组、更昔洛韦治疗组,对比分析三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86例患儿根据病史、体征、大便常规及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均符合轮状病毒肠炎诊断标准[2]。其中男49例,女37例,小于6个月6例,6个月至1岁42例,1岁至2岁29例,2岁至3岁9例。随机分为更昔洛韦组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利巴韦林组28例,其中男15例,女13例。对照组28例,男18例,女10例。三组的年龄、喂养方式、临床症状脱水酸中毒程度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三组患儿均给予补液、纠酸、微生态制剂、西咪替丁等综合治疗。更昔洛韦组予以更昔洛韦(湖北丽科韦)5mg/(kg·d)静脉滴注,利巴韦林组予以利巴韦林10mg/(kg·d)静脉滴注,对照组不用抗病毒药。

    1.3疗效判断

    参照腹泻病疗效判断标准补充建议[3]。显效:治疗48h内粪便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有效:治疗48h粪便性状及次数明显好转,全身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治疗48h粪便性状次数及全身症状无明显好转甚至恶化。

    1.4统计学处理

    用SPSS13.0统计软件,更昔洛韦组、利巴韦林组与对照组比较采用x2检验,检验水准P<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1治疗有效率

    见表1。

    更昔洛韦组与利巴韦林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更昔洛韦组、利巴韦林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

    2.2不良反应

    利巴韦林组有两例白细胞一过性下降,停药后复查血常规恢复正常。更昔洛韦组未见有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2.3治疗时间

    更昔洛韦组(46.12±1.08)h症状改善,利巴韦林组(50.21±1.52)h症状改善,二者比较无显著差异;而对照组(71.23±2.08)h临床症状缓解,与前两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轮状病毒肠炎好发于秋冬季。6个月至2岁婴幼儿多见,6个月以下患儿因为有母亲传给的抗体,对该病有强耐受性[4],一般较少发病,即使发病,病情也较轻;2岁以上小儿多数已感染过轮状病毒(显性或隐性),体内有了抗体,所以发病率也明显降低。轮状病毒有四个血清型,G1型为我国流行的主要血清型;而在欧洲的V研究中表明,90%以上的血清型为G1~G4型[5]。轮状病毒侵入肠道后,在小肠绒毛顶端的柱状上皮细胞上复制,使细胞发生空泡变性、坏死,微绒毛肿胀、不规则、变短。受累的肠粘膜细胞脱落,遗留不规则的裸露病变。小肠粘膜回吸收水分和电解质能力下降形成腹泻。目前对轮状病毒肠炎尚无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更昔洛韦又名丙氧鸟苷,属新型开环类核苷药物,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能抑制病毒的复制。利巴韦林是鸟甘酸生物合成抑制剂,能干扰病毒核酸合成,是一种广谱抗病毒药物,对DNA及RNA病毒均有抑制作用[6]。本组病例中应用抗病毒药物(更昔洛韦、利巴韦林)患儿发热时间,腹泻次数、恢复时间及全身症状均明显好于对照组。用药后48h症状改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利巴韦林组和更昔洛韦组在临床症状改善、治疗时间、有效率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同时两者短期应用临床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本文结果表明:在轮状病毒肠炎治疗过程中选用抗病毒药物可以缩短病程,减轻临床症状,短期应用未见有明显药物不良反应发生。而在抗病毒药物的选择上,更昔洛韦比利巴韦林并无明显优势,在治疗时间、腹泻次数等方面总有效率相当,无显著性差异(P>0.05)。短期应用二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但是利巴韦林价格低廉,药效稳定,更适合在广大基层临床使用。

    [参考文献]

    [1]Magician AZ, Chanock RM. Rotaviruses. In: Fields BN. Virology[M]. 3rded. Philadelphia: lipincott,1996:1657.

    [2] 胡亚美,江载芳.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 第7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698-705.

    [3] 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组织委员会. 腹泻疗效判断标准的补充建议[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8,13(26):384.

    [4] 李钰. 广西柳州地区243例轮状病毒检测结果分析[J]. 新乡医学院学报,2002,19(1):52-53.

    [5] 金辉,王蓓,汪宁. A组轮状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 江苏预防医学,2003,14(1):81-84.

    [6] 陈想英. 病毒唑治疗婴儿秋冬季腹泻115例疗效观察[J]. 广东医学,1999,20(11):837.

    (收稿日期:2009-03-04), http://www.100md.com(陈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