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医生》 > 2010年第4期
编号:11889242
胎头吸引器产钳联合用于枕横位\后位助产198例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0年2月5日 于广山
胎头吸引器、产钳,持续性枕横位、后位,联合助产
第1页

    参见附件(1535KB,2页)。

     [摘要] 目的 探讨胎头吸引器产钳联合用于持续性枕横位、后位助产的效果。方法 抽取2006年1月~2009年6月的持续性枕横位、后位的381例患者,其中198例助产成功为观察组,另183例剖宫产为对照组。结果 两组出血量、新生儿窒息、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分娩时间、住院费用、再次妊娠、剖宫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胎头吸引器、产钳联合助产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减少了母儿损伤,降低了剖宫产率。

    [关键词] 胎头吸引器、产钳;持续性枕横位、后位;联合助产

    [中图分类号] R714.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04-149-02

    头位难产占分娩总数的23.98%,占难产总数的81.63%[1]。持续性枕横、后位又在头位难产中占90%以上。如何正确处理该类难产,显得相当重要。我院自2006年1月始,在持续性枕横位、后位使用胎头吸引器、产钳联合助产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06年1月~2009年6月在我院产前检查持续性枕横位、后位胎头吸引器产钳联合助产分娩的198例作为观察组,其中初产妇126例(63.6%),经产妇72例(36.36%),平均年龄(25±5.5)岁,另183例剖宫产术作为对照组,其中初产妇118例(64.46%),经产妇65例(35.6%),平均年龄(26±5.5)岁,两组经、初产妇比例和年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临床表现

    (1)胎膜早破:提示头盆不称,多伴有胎头与骨盆入口平面不相适应;(2)枕后位常未等宫口开全产妇便有向下不自主的屏气,枕横位宫口常不能与胎头街接;(3)常有子宫收缩乏力、宫颈水肿;(4)宫颈扩张缓慢胎先露下降受阻;(5)产程图异常①潜伏期延长,提示原发性宫缩乏力、头盆不称或胎头位置异常。②活跃期延长或停滞,宫口扩张4~5cm时,便有向下屏气,胎头与宫口街接不上,胎先露下降缓慢或停滞。③第2产程延长或停滞。④胎头下降延缓或胎头下降停滞。

    1.3方法

    (1)临产前的判断:根据凌萝达提出的头位分娩分法和骨盆评分法进行头盆评分,头盆评分7~8分为头盆相称,6~7分为较轻头盆不称,可以试产,≤5分为严重头盆不称,宜手术。(2)临产后:进入活跃期,宫颈口扩张3cm以上时,可以确定胎方位,结合产力、胎儿体重、骨盆大小进行头位分娩评分,<10分宜手术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535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