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医生》 > 2011年第19期 > 正文
编号:12108840
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机体凝血系统改变检测的临床意义
http://www.100md.com 2011年7月5日 周慧芬 徐华良 毛强
第1页

    参见附件(3142KB,3页)。

     [摘要] 目的检测深静脉血栓形成 ( 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 )患者血浆中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测量17例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和17例健康者血浆(对照组),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mer)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结果 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FIB、D-二聚体和FDP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着性(P<0.01),APTT延长不超过10秒,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1)。结论 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血液存在明显的凝血纤溶系统的异常, 检测上述指标对DVT的早期诊断和治疗、避免出现并发症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形成;凝血; 纤溶;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中图分类号]R543.5[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1673-9701(2011)19-140-0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DVT)是临床上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其急性期可发生严重的并发症--肺栓塞,甚至猝死,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DVT患者机体内凝血纤溶状态均发生明显的改变,血栓形成前期及形成期处于高凝状态,之后继发纤溶亢进,所以检测各项指标结果的高低对临床早期推断和指导溶栓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从1997年2月~2007年7月对17例DVT的住院患者其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和纤维蛋白原(FIB)这四项纤溶指标进行测定,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

    1 材料和方法

    1.1 检测对象

    从1997年2月~2007年7月我院经超声波检查或/和静脉造影确诊的DVT患者17例。男8 例,女9例; 年龄23~74 岁,平均45 岁。原发病:高血压心血管病6例,高龄肥胖7例,内分泌代谢病4例,严重创伤3例。正常对照组17例,男12 例,女5例;年龄28~78 岁,平均48 岁;均为排除心、肝、脑、肺、肾和血液系统疾病的门诊健康体检者。

    1.2 检测方法

    清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2mL,采用德国进口的DADE BEHRING试剂,通过TECO仪器检测凝血全套,D-dimer采用胶体金免疫渗透试验(GIA)方法,FDP采用胶乳凝集法。正常值由厂家设计提供,包括如下指标:①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s):正常值30.0~38.0 s ;②纤维蛋白原定量(FIB,mg/dL)正常值(200~400) mg/dL;③纤维蛋白原定量降解产物(FDP,mg/dL)正常值(0~8) mg/dL;④D-二聚体(D-dimer,mg/L)正常值(0~0.5) mg/L。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分析,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方法;非正态分布资料采用两配对样本秩和检验方法。

    2 结果

    深静脉栓塞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血浆APTT、FIB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D-dimer和FDP为非正态分布资料以中位数M表示,各项凝血纤溶指标比较见表1。由表1可见,FIB、D-dimer和FDP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APTT延长不超过10秒,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3 讨论

    DVT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 病人痛苦大,治愈困难,可产生肺栓塞(PE)和深静脉血栓等严重后遗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学的逐渐发展,DVT呈逐年递增的趋势。1999年Alexander P报告美国DVT的患者近10%发展成致命性肺栓塞[1],据统计美国每年有20万人死于PE,其中11%在发病1 h内死亡[2]。典型的急性期DVT诊断并不困难,根据临床症状与体征,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和静脉造影即可确诊。但多数DVT进展缓慢,临床症状隐匿,无特异性的表现,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难度较大。所以如何预防、检测及早期合理有效的治疗显得至关重要。

    静脉损伤、静脉血流缓慢及血液高凝状态是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三大关键因素,通过对血液高凝状态的早期检测,对DVT早期诊断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DVT患者机体内存在着凝血和纤溶过程的异常,即前期与早期的高凝状态及之后继发的纤溶亢进。在正常情况下,凝血与抗凝血系统处于动态的平衡,使血管内的血液始终保持可流动的液体状态。当这种平衡失调时,如果机体凝血系统占优势,则可形成血栓。实践表明,大剂量抗凝血酶具有抑制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3]。一旦血栓形成,机体的防御系统即纤溶系统被激活而溶解已形成的血栓,以维持血液的畅通。当机体处于高凝状态和纤溶低下时可形成血栓堵塞血管。本组资料结果显示,DVT患者虽然早期处于高凝状态,但血栓形成后,机体继发纤溶亢进,同时受其他因素的影响,APTT既不缩短也不延长,与对照相比差异无显着性,对于DVT患者来说,不是一个敏感的指标。机体形成血栓整个过程大量消耗FIB使DVT机体内FIB含量减少,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性。DVT患者体内和FD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这说明DVT患者存在高凝状态和继发亢进。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对DVT的诊断具有高度的灵敏性[4]。FDP与D-二聚体可作为DVT患者治疗指导用药方面比较理想的观察指标,可检测患者机体的抗凝情况,避免治疗时并发症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应争取做到早诊断、早期应用低分子量肝素、尿激酶结合血塞通、丹参治疗,提高疗效[5,6]。

    因此,我们认为DVT患者体内存在明显的凝血纤溶系统的异常,通过上述指标的检测对DVT的早期诊断和治疗、避免出现并发症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刘洪.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进展[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142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