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医生》 > 2011年第19期 > 正文
编号:12108839
左卡尼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7月5日 付艳萍 董珠 孙寄
第1页

    参见附件(3040KB,3页)。

     [摘要]目的观察左卡尼汀(LC)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 62例U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对照组28例。两组常规治疗相同(硝酸脂类、β2受体阻滞剂或钙拮抗剂、低分子肝素、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LC 2g/d,静脉滴注,疗程14d;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症状改善程度、心电图缺血改善程度及血脂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症状改善有效率(91.2%)高于对照组(82.1%),组间有统计学差异;心电图中ΣST(静息心电图ST段压低的总和)及血脂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改善,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左卡尼汀注射液治疗UAP短期疗效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左卡尼汀;不稳定型心绞痛;能量代谢

    [中图分类号] R54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673-9701(2011)19-141-02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一种进行性加重的心绞痛,在负荷时、休息时均可发作,患者多有一支或多支冠状动脉病变,临床表现颇不稳定,若不及时治疗,病情发展迅速,极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其病理生理变化为冠状动脉内斑块破裂、出血,局部血小板粘附、聚集,诱发血管腔内不全堵塞性血栓形成,一方面心肌耗氧量增加,另一方面冠脉痉挛、管腔狭窄导致心肌供氧不足,两者均造成心肌急剧的、暂时性缺血和缺氧的状态。此时心肌细胞内对能量代谢起重要作用的物质肉毒素碱释放入血,而心肌细胞内该物质含量则迅速下降,导致心肌细胞能量代谢失衡,从而加重心绞痛的病情。因此治疗上,纠正能量代谢紊乱,及时缓解心绞痛症状,为患者解除痛苦,最大程度避免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故补充外源性肉毒碱已经成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的共识。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选择符合ACC/AHA2000年指南诊断标准[1]的不稳定型心绞痛伴高脂血症[血清胆固醇(TC)>5.72mmoL/L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64mmol/L]患者62例。排除标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重度心肺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急性脑血管疾病及肝、肾、造血系统严重原发性疾病患者;其他心脏疾病患者及重度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症候群、颈椎病及胃、食道、胆囊疾病等所致胸痛者;孕妇或哺乳期妇女及对本药过敏者;依从性差,疗程不足,无法判定疗效或资料不全者。以上病例均为我院2008年8月~2010年8月心内科住院患者,年龄42~80岁,平均(66.72±11.28)岁。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28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主要临床症状、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电图ST-T改变及血脂水平经统计学处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常规给予硝酸脂类、β2受体阻滞剂或钙拮抗剂、低分子肝素、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注射液(常州兰陵制药有限公司,批号0709082),2.0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每日1次,静脉滴注,治疗14d。两组均在心绞痛发作较重时临时含服硝酸甘油。

    1.3 观察方法

    观察用药前后心绞痛发作的程度、频度,硝酸甘油片消耗量;胸闷、胸痛、气促、乏力等冠心病主要症状的改善情况;用药前后的12导联心电图缺血样改变的改善程度;测定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前后变化。心绞痛疗效评定标准:显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80%;硝酸甘油消耗量减少>80%;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耗量减少50%~80%;无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耗量减少<50%。心电图改善标准:显效:静息心电图缺血性改变恢复正常;有效:心电图缺血性下降的ST段回升>1.0mm,但未达到正常水平或主要导联的倒置T波变浅达50%以上或T波由平坦转为直立;无效:达不到上述指标者。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χ±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校正χ2检验。P<0.01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治疗2周后,按照心绞痛疗效评定标准,从每日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用量方面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1.2%,对照组总有效率82.1%,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

    2.2 两组治疗前后静息心电图ST段压低的总和(ΣST)比较见表2。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

    见表3。治疗2周后,左卡尼汀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明显上升(P<0.01),而对照组变化不明显(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讨论

    左卡尼汀又称为左旋肉毒碱,广泛存在于机体组织内,是脂肪酸代谢的必需辅助因子,能促进脂肪酸经β-氧化进入三羧酸循环,产生能量,心肌细胞能量供应的60%~80%来源于脂肪代谢。UAP患者心肌缺血时,心肌细胞结构和功能受损,线粒体内左卡尼汀释放入血,游离脂肪酸等有害物质在心肌细胞内堆积,β氧化受阻,致使心肌细胞内ATP和磷酸肌酸生成减少,能量代谢发生障碍[2-4],故给予外源性补充左卡尼汀能有效地改善脂肪酸代谢,使心肌细胞从无氧酵解为主转为以脂肪酸β氧化为主,使心肌能量代谢得以有效增加,减轻心肌损伤,从而缓解心肌缺氧、缺血的状态,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表现。同时左卡尼汀还能改善脂代谢,通过降低血清TC浓度及提高HDL水平,促进冠状动脉微循环血管内皮舒张因子释放,增加心肌的血流灌注[5],从而减少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和硝酸甘油用量,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左卡尼汀组与对照组相比可有效缓解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并且可有效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肌缺血状态,还可降低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可调节血脂水平。

    另外,从上述左卡尼汀增加心肌细胞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的作用原理看,其并不对冠状动脉的血流动力学造成影响,故也无硝酸酯类的不良反应,疗效可靠,除适用于一般UAP患者外更适用于对硝酸酯类有头痛、心率加快等不良反应的患者。

    综上所述,纠正心肌能量代谢紊乱对治疗心肌缺血有着良好的前景,对UAP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补充LC短期疗效肯定、安全,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Eugene B, Elliott M, John W,et al. ACC/AHA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 and non-ST-segn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Executive Summary and Recommendations[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040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