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医生》 > 2011年第22期 > 正文
编号:12161611
110例婴幼儿肠套叠的多层螺旋CT的诊断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8月5日 何忠威
第1页

    参见附件(1810KB,2页)。

     CT可明显看出肠道是否有出血和坏死[7]。主要的临床表现除了肠壁的增厚外,还会出现肠壁的强化异常现象,且随梗阻的严重程度而强化越差,严重者还可能显像为“双晕征”。在我院的临床实践中,也发现肠壁的强化对于临床判断婴幼儿肠壁缺血坏死的价值很大,主要表现在肠壁的缺血早期。CT表现中,如果出现肠系膜积液、肠道间隙模糊不清,则提示肠道周围和肠道自身血管的改变,一般临床多为弱强化或延迟强化。

    以往的空气灌肠,容易引起肠道穿孔。而钡剂灌肠对发病时间长、病情严重、已出现脱水或者休克、疑似肠道坏死的患儿不适用,勉强应用可能会发生钡剂扩散至患者腹腔,导致严重并发症。超声检查虽作为诊断小儿肠套叠的首选,但在婴幼儿发病早期症状不明显和腹腔内肠气干扰时,超声检查的效果都不理想。CT扫描技术不但能判断肠套叠的部位、程度,还能判断肠管是否坏死绞窄,其敏感性和特异性都较高。而且,CT属于容积扫描,密度分辨率高,不会发生跳层现象和数据的遗漏,扫描速度较快,图像可反复,能对病变进行中心重检。

    但是,CT检查也有其不足之处,由于检查费用较高,过程繁琐,时间较长,对婴幼儿有辐射,因此难以在临床进行大量推广使用。因此,我院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认为对婴幼儿肠套叠的患者,可采用超声检查做先行判断,当超声检查难以确诊时,可进一步进行CT检查。

    总之,CT扫描检测不仅能明确诊断,还能显示出肿块的程度,能及时、准确、可靠地进行判断,是临床诊断鉴别的主要方法。

    [参考文献]

    [1] 冷桂香,徐丽华,李国忠. CT及X线造影在婴幼儿肠套叠诊治中的应用[J]. 赣南医学院学报,2009,29(3):413-414.

    [2] 许永胜. 婴幼儿肠套叠的影像学诊断与治疗[J]. 工企医刊,2010,23(2):26-27.

    [3] 伍小辉,周卫,陆海娟,等. 婴幼儿肠套叠影像学诊断分析[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8,29(2):277-278,322.

    [4] 李振平,薛生琦,张伟. 婴幼儿肠套叠的临床及影像学分析[J].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6,20(12):897-898.

    [5] 郭海燕,李卫新. 螺旋CT对肠套叠的诊断价值[J].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10(18):149-150.

    [6] 马新瑜,李瑞珍. 小儿肠套叠CT影像特点及诊断价值[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7,1:57-58.

    [7] 刘旺华,何家维. 小儿慢性肠套叠影像学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2007,4(8):144,155.

    (收稿日期:2011-04-21)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810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