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医生》 > 2011年第22期 > 正文
编号:12161639
产后住院期间母乳喂养的现状及对策
http://www.100md.com 2011年8月5日 金敏霞 周红梅 余海云 杜志梅 游金凤
第1页

    参见附件(1705KB,2页)。

     [摘要] 目的 了解母乳喂养的主要影响因素以提高母乳喂养率。方法 对2008年9月~2010年8月我院产科产后住院期间产妇及新生儿随机抽取1080例进行调查,对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母乳喂养率为91.39%,开奶时间、开奶前使用奶瓶、分娩方式、产妇心理状态、营养状况、是否接受母乳喂养教育及睡眠时间等均是影响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结论 积极开展母乳喂养健康教育、增强母乳喂养自信心是母婴喂养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 母乳喂养;新生儿;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1)22-132-02

    为排除或减少影响母乳喂养成功的因素,提高母乳喂养率,进一步搞好优生优育,我们对产后住院期间1080例产妇母乳喂养状况进行了调查及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9月~2010年8月在我院产科分娩的3476例产妇及新生儿,在产后住院期间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080例,排除因母婴健康因素影响母乳喂养者,对其进行母乳喂养调查。

    1.2 方法

    由专人负责统一询问并实时记录,以确保资料的完整性及准确性。具体内容包括母婴一般情况、新生儿喂养方式、分娩方式、产后开奶时间、奶瓶使用情况及产妇心理状况、饮食结构、睡眠等情况。

    1.3 母乳喂养评判依据

    根据母乳喂养咨询培训教程[1],喂养方式分为①母乳喂养:新生儿以母乳喂养不加任何代乳品;②混合喂养:母亲乳汁不足需添加一定量的代乳品;③人工喂养:无母乳完全用代乳品喂养者。统计时分为母乳喂养组(①)及人工喂养组(②+③)。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整理及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对影响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母婴一般情况

    产妇年龄最小21岁,最大42岁,平均27.3岁;大专或大学以上385例,高中或中专481例,初中196例,小学18例;产妇中93.89%(1014/1080)接受过母乳喂养教育,85.65%(925/1080)的产妇饮食多样化,除主食(粮食类、蛋白)外,还增加了海产品、蔬菜和水果,改变了以往单调的食物结构,71.85%(776/1080)来自农村。1080例新生儿中,以母乳喂养987例,占91.39%;混合喂养71例,占6.57%;人工喂养22例,占2.04%。

    2.2 产后开奶时间与母乳喂养关系

    开奶时间早的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开奶时间晚者。见表1。

    注:*为与12h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8.57,37.96;P<0.01);△为与30min~12h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16,P<0.01)

    2.3 使用奶瓶与母乳喂养关系

    未使用奶瓶喂养婴儿者的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使用奶瓶者。见表2。

    注:*为与开奶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03,P<0.01); △为与开奶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9.86,P<0.01)

    2.4 分娩方式与母乳喂养关系

    自然分娩者的母乳喂养率高于其他分娩方式。见表3。

    注:*为与剖宫产术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77,P<0.05);△为与阴道手术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38,P<0.05)

    2.5 产妇心理状态与母乳喂养关系

    产妇不同心理状态的母乳喂养差异有显著性。见表4。

    注:*为与多虑、无信心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07.48,P<0.01)

    2.6 产妇睡眠与母乳喂养的关系

    睡眠时间长者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睡眠时间短者。见表5。

    注:*为与≤6h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73.61,P<0.01)

    2.7 母乳喂养教育与母乳喂养的关系

    接受过母乳喂养教育者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未接受过母乳喂养教育者。见表6。

    注:*为与未接受过母乳喂养教育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18, P<0.01)

    2.8 饮食结构与母乳喂养的关系

    饮食多样化者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饮食单一者。见表7。

    3 讨论

    母乳各种成分结构合理,营养吸收率高,是新生儿及婴儿生长发育最好的食品,母乳喂养的优越性为全世界所公认。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ZCEF)倡导婴儿出生后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为最佳的喂养方式[2]。美国儿科学会建议母乳喂养应该至少坚持1年的时间,并建议根据母亲和婴儿的互动需求尽可能坚持更长的时间[3,4]。但我国的母乳喂养状况不容乐观,尤其近年母乳喂养率有所下降,应引起临床医务人员尤其是妇幼保健人员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围产期的母乳喂养,对婴儿的喂养方式可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应积极掌握影响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针对不同原因采取不同措施,加强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大力提倡母乳喂养[5,6]。

    本组资料显示,开奶时间、开奶前使用奶瓶、分娩方式、产妇心理状态、营养状况、是否接受母乳喂养教育及睡眠时间等均是影响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WHO强调,正常新生儿应该在生后半小时内开奶,新生儿在出生后30min内正处于兴奋期,吸吮反射最强,有力的吸吮既可以保证初乳的摄入,增强免疫力,又可以刺激母亲泌乳[7]。婴儿吸吮乳头时间越早,乳汁分泌与排出反射建立得也越早,对初为人母的母亲越是一种安慰,能增强母亲的信心。异常分娩的产妇由于身心疲倦,往往不愿即刻接触、哺喂婴儿,使首次吸吮乳头的时间推迟,错过了泌乳反射建立的最佳时间。

    从本组资料可以看出,接受过母乳喂养教育的产妇其母乳喂养成功率高。我院通过加强全院医务人员母乳喂养的全员培训、开展孕妇学校、产科病房内禁止出现奶瓶、禁止向产妇推销奶粉、产后尽早开奶、产后定期访视、开设热线电话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提高母乳喂养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们认为,积极开展母乳喂养健康教育、增强母乳喂养自信心是母婴喂养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编.母乳喂养咨询培训教程[M]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705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