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医生》 > 2011年第23期 > 正文
编号:12183617
54例膜性肾病尿蛋白谱与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8月15日 陈建胜 叶瑞印 陈法东 林茂恩 罗彤 马志全
第1页

    参见附件。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2009年1月~2011年5月瑞安市中医院、瑞安市人民医院诊断为特发性膜性肾病的初治住院患者共54例。所有患者均经肾活检病理证实,肾活检病理诊断符合Ehrenreich-Churg的标准[1],并排除乙肝病毒感染、丙肝病毒感染、HIV感染等相关性肾炎、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药物、家族性及代谢性等继发因素引起的膜性肾病。

    1.2 研究方法

    记录每例患者的年龄、性别、血压及发病时间,患者入院后次日给予抽血检查肝肾功能、24h尿蛋白定量、肝炎系列、自身抗体系列及留取清晨尿5mL,予3000r/min离心5min 取上清采用散射比浊法(全自动蛋白定量分析仪BehringNePhelometer100Analyzer,德国Dade Behring)行尿蛋白谱分析,包括AIb、β2-MG、IgG、TRF、α1-MG等,并在患者签署肾活检知情同意书后,尽早行肾活检术;所有肾活检病理标本送上海长征医院肾内科病理诊断中心进行光镜、免疫荧光、电镜等诊断。肾小管间质病理采用Katafuchi标准[2]进行评分:肾小管、肾间质及血管病变的各项病变包括间质炎症炎细胞浸润、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和血管壁增厚或透明变性;积分评定分别是:(1)无,0分;(2)<25%,1分;(3)26%~50%,2分;(4)>51%,3分;肾小管、肾间质及血管病变积分0~9分。总评0分者为0级;1~3分为1级;4~6分为2级;7~9分为3级。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χ±s)表示,结果用SPSS15.0数据统计软件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 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男32例,女22例,男女比1.5︰1,最大年龄年龄69岁(男性),最小年龄15岁(男性),平均年龄(43.33±15.6)岁,男性平均发病年龄(44.19±17.17)岁,女性平均发病年龄(32±13.7)岁,经t检验, 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男性发病年龄要显著高于女性。病理分期Ⅰ、Ⅱ、Ⅲ、Ⅳ期病例数分别是14、28、8、4例,各占25.9%、51.9%、14.8%、7.4%。以Ⅰ、Ⅱ期占多数。尿Alb的正常浓度为(0~19)mg/L、IgG为(0~2)mg/L、TRF为(0~17.5) mg/L、β2-MG为(0~12.5)mg/L、α1-MG为(0~0.37)mg/L,本组病例尿 Alb、TRF、IgG、α1-MG、β2-MG浓度升高的比例分别为100%、100 %、100%、85%、94%。

    见表1。

    2.2 尿蛋白谱与高血压的关系

    血压升高组(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较血压正常组尿蛋白谱中Alb、IgG、α1-MG、β2-MG均升高,其中IgG、α1-MG、β2-MG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 尿蛋白谱与肌酐的关系

    通过血肌酐正常组与血肌酐升高组(肌酐>100μmol/L)比较,血肌酐升高组的各种尿蛋白谱成分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β2-MG 、IgG、TRF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2.4 尿蛋白谱与病理分期的关系

    病理分期Ⅲ~Ⅳ期较Ⅰ~Ⅱ期尿蛋白谱各成分均升高,其中TRF、IgG、β2-MG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2.5 尿蛋白谱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积分的关系

    随着肾小管损害积分的增加,TRF、IgG、α1-MG、β2-MG也相应的增加,其中TRF、IgG、2-MG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TRF、IgG、β2-MG组间比较详见表5、6。

    3 讨论

    特发性膜性肾病好发于成年人,70%以上患者发病年龄在40岁以上,男女比例约为1.95︰1,大多数患者以肾病综合征起病,17%~50%患者伴有高血压[3]。本研究显示,男女比1.5︰1,发病高峰年龄 41~50岁 ,男性平均发病年龄高于女性,且有统计学意义。病理分期以Ⅰ、Ⅱ期占多数,分别占25.9%、51.9%。伴高血压患者占30%。这与国内文献报道相一致[4]。

    临床上已广泛将尿Alb、TRF、IgG、α1-MG、β2-MG作为尿蛋白谱检测指标,并应用于尤其是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等早期评估。其中肾小球滤过膜电荷屏障损伤的重要标志蛋白是Alb [5],肾小球滤过膜存在两种屏障,分别是负电荷屏障和机械屏障,作为一种中分子量的蛋白质,绝大部分带负电荷的尿Alb在正常情况下不能通过滤过膜。而滤过膜上负电荷在当肾小球发生病变时减少,导致Alb滤出增加。因此本研究中尿蛋白明显增加,提示膜性肾病足突病变导致机械电荷屏障的损伤。TRF相对分子质量约为77000,与白蛋白相似,均为带负电荷中分子蛋白。当肾脏发生病变时,TRF可从肾小球中漏出,当肾小球滤过液经过肾小管时,酸性环境可以使其释放出Fe2+,Fe2+可以引起肾小管细胞释放乳酸脱氢酶和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通过反应生成的氧自由基造成细胞内蛋白质结构和功能损害,从而导致肾小管受损。IgG相对为大分子物质 ,一般不通过肾小球滤过膜 ,尿中IgG增加往往提示肾小球损伤严重。本研究显示随着临床病理指标的加重IgG相应升高,尤其在肌酐升高组与病理分期Ⅲ~Ⅳ期时显著的升高,提示尿IgG的升高更能反映肾脏病变损害严重、肾功能恶化、预后差,这亦与文献报道相一致[6]。TRF除在高血压组无升高外,随着肌酐升高、病理分期的增加和肾小管损害积分的增加均有显著升高,提示尿TRF的升高与预后相关。

    α1-MG是小分子糖蛋白,由肝细胞合成并分泌,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膜,几乎全部被重吸收、降解代谢于近端小管。尿中α1-MG含量在近端肾小管受损时会增加,因此α1-MG升高可反映肾近端肾小管功能。本研究显示,α1-MG在高血压组与血压正常组比较中有明显的升高外,其余组间比较有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β2-MG正常情况下可顺利经肾小球滤过,并且其在人体各种体液中均有存在,几乎全部的β2-MG在肾小管被重吸收,局部内皮细胞分解代谢。尿β2-MG浓度在肾间质损害和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异常时升高,是反映肾小管功能的早期敏感指标。本研究显示,随着血压、肌酐升高,肾小管损害加重和病理分期的增加,尿中β2-MG的浓度也相应显著地升高,以此来反映肾脏损害严重程度和预后效果。

    有研究提示,尿TRF、IgG、β2-MG的浓度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的关系密切,同时也是影响膜性肾病肾小管间质损害评分的主要因素[6]。本研究显示,随着肌酐的升高、病理分期的增加、肾小管间质损害加重,TRF、IgG、β2-MG的浓度均相应地显著升高,支持这一观点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839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