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医生》 > 2011年第33期 > 正文
编号:12149016
围生期妇女的心理状况与心理护理(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1月25日 蒋玉梅
第1页

    参见附件(2927KB,3页)。

     1.4.2 分娩期 分娩的疼痛、环境的改变使产妇焦虑、烦躁与痛苦,有的甚至拒食,不听劝说、不配合医生,当体力和精力耗尽,就会导致宫缩乏力,造成难产或产后出血,为此我们给予安抚、陪伴、鼓励,语言亲切,用交谈的艺术来口头指导分娩时的技巧,以分散产妇对疼痛的注意力,适时进食、补充能量,这样不仅能减轻和消除产妇恐惧心理,而且更使其增加安全感和自信心,有利于产妇在分娩过程中自我了解和自我控制,也可用我们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明分娩疼痛是一种生理现象,引导产妇对分娩疼痛正确认识,讲解分娩产生疼痛的原因以及疼痛出现的时间和特点,让其有充分思想准备,必要时给予腹部按摩,使产妇感到有人在分担她的疼痛,使其处于“安静”状态。更重要的是要强调信念培养,即使疼痛也必将有胜利的信念,只要鼓足勇气振作精神、放松思想、积极配合,就可以顺利分娩。当胎儿娩出后,在婴儿一般情况很好的情况下,告诉产妇婴儿很可爱、很健康,让婴儿和产妇进行“亲吻式皮肤接触”,转移产妇对疼痛注意力,还能促进子宫收缩减少出血。

    1.4.3 产褥期 产褥期就是从胎盘娩出至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以外恢复或接近正常未孕状态所需的一段时期,称产褥期,一般规定为6周[7]。实施心理护理对产后的患者是必不可少的心理支持,能使患者以比较好的心态面对现实,增加她们对健康恢复的信心[8]。 产褥期妇女会因为胎儿娩出、生理上排空而感到心理上空虚;此时如果没有达到正确的心理引导和精神支持,产褥期抑郁症就会产生。所以产褥期是整个围生期心理护理的重中之重。为此,我们应该了解产褥期妇女的心理问题并进行心理疏导、安慰和鼓励,维护其妇女的尊严,尤其丈夫或家属给予有力的心理支持极为重要。产褥初期帮助产妇母乳喂养,告知母乳喂养有利于子宫复旧,并争取产后纯母乳喂养达到4~6个月。根据日常生活事例引导产妇慢慢转移注意力集中到婴儿身上,使其体验做母亲的喜悦,引导她们有一个平衡心态,圆满完成角色的转变,使她们依次经历由“依赖期”转变为“依赖-独立期”、最后到“独立期”[9]。逐渐适应当下家庭生活状态,这对产妇身心康复和婴儿的健康生长都有着莫大的支持和促进。

    1.5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在全程引入激励式心理护理后,观察组中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3 讨论

    通过上面的心理分析和心理干预,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统计分析,其检出率在国内外报道的范畴之内。我们采用“一对一”个体干预形式,按照“评估-确定问题-制定计划-实施-效果评价”的程序,针对患者心理问题的原因和状态进行干预[10],受益匪浅。研究结果提示我们每个医护人员必须正视这样的特殊时期的特殊人群,给予她们有效的干预,对发生一系列的心理状态变化都有着非常重要意义。产前焦虑、产后抑郁的病因都比较复杂,家庭和社会影响最不容忽视;产后出血位居我国产妇死亡的首位,稳定情绪、适当心理护理可减轻产后出血发生率,本组统计结果表明接受心理护理的观察组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

    总之,围生期妇女的各种心理状况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涵盖了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对母婴危害极大。由于围生期是女性生命中重新建立心理和生理平衡的重要时期,当心理功能失衡、神经功能紊乱、内分泌功能失调时,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针对性处理,对围生期妇女的生理和心理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我们要增强患者的自信心,提高患者自我价值的意识。有些时候心理辅导往往胜于技术护理的作用,因而根据患者个性状态,给予其个体化的心理辅导。我们的宗旨就是解除围生期妇女的治病的心理因素,从而追求围生医学中永恒的主题:“母亲安全,儿童优生”[11]。

    [参考文献]

    [1] 张惜阴. 实用妇产科学[M]. 第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38-951.

    [2] 王艳,王淑萍,刘新萍,等. 临床心理护理技术实用情况调查[J]. 现代护理,2007,13(10):949-950.

    [3] 常娇娥. 产后忧郁[J]. 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1994,5(1):19.

    [4] 胡成文. 围生期孕产妇心理问题及护理干预研究进展[J]. 现代护理,2007,13(22):2143-2145.

    [5] ClemmensD,Driscoll JW. Beck CT. Postpartum depression as profiled through the depression screening Scale[J]. MCN Amjmatern child Nurs,2004,29(3):180-185.

    [6] 丰有吉,沈坚. 妇产科学[M]. 第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21-223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927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