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医生》 > 2011年第35期 > 正文
编号:12144362
中西结合诊治早中期原发慢性肾脏病的临床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2月15日 殷佳珍
第1页

    参见附件(2792KB,3页)。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EXCEL及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

    2 结果

    2.1 中医证候积分值及其疗效分析

    对证候的评价,选取了分属于肾气阴虚,脉络瘀阻,风湿内扰的主要症状,根据症状轻度2分、中度4分、重度6分的方法进行半定量分析,患者的症状与体征有了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实验室检查

    现代研究证实蛋白尿不仅是肾小球损伤的后果,也是CRF病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子。REIN研究表明:尿蛋白(1~3)g/d者的GFR减退速度为>3g/d者的1/3。至于降蛋白尿的阈值,过去认为降至1g/d以下即可,近年来主张如有可能,则应降至正常水平,经过1年的治疗,有43例患者尿蛋白定量及尿红细胞均有统计学意义的好转。而肾功能水平从治疗后3个月开始,血肌酐能够稳定,GFR逐步上升,以后每3个月复查,呈持续稳定状态。见表2。

    3 讨论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理基础是肾纤维化[3],目前,我们认为肾纤维化就是肾脏的微型癥积,肾微癥积的治疗贵在早期治疗。经研究证实,肾脏是代偿能力极强的器官,本文资料显示43例患者中,有15例患者起病时的血肌酐在正常范围,而经过治疗后,有30例慢性肾衰患者血肌酐正常,所以虽纤维化程度与临床肾功能从整体或长远看是一致的,但从某一单位时间去观察,又有其不一致性,肾脏病治疗有其可逆性,而肾纤维化程度重者,其治疗效果及预后必然差。

    中医认为肾纤维化即肾内癥积由正虚及邪郁两途径。因此中医药治疗早中期肾功能下降,可从益肾消瘕入手。黄芪、当归或黄芪合四物汤、黄芪合二至丸,是调整肾阴、肾阳、肾的气阴和气血的主要药物组合[4]。而瘕积的形成与食、痰、瘀三者有关,由饮食失宜与无形之痰的相互作用而成,其中是有一定相关性,在分析消瘕的影响因素时,往往忽略了饮食水谷的影响,只针对痰瘀互结的情形,即肾微症瘕积的病理生理基础就是在无形之痰与瘀血之间作用互结而成,认为在进行消癥散积中需要痰瘀共同治疗。常规中行瘀方药为桃红四物汤,在治疗过程中,要依据患者瘀血的严重程度具体情况来加以诊断分析,进行有效调配;泻痰浊包括大黄、山楂、神曲等;消瘕积法则包括三棱、莪术、海藻、昆布、积雪草、鳖甲、穿山甲等[5]。

    风湿指风湿内扰,查阅古今文献,并没有明确的提出过“肾病风湿”这一证候,但在临床诊治肾病时,应用雷公藤、火把花根、青风藤等祛风湿中药往往取得良好的疗效,原因何在?其实这是体内某一局部隐伏着未被察觉的风邪与湿邪相合,对这类“风隐湿显”的肾脏局部风湿证,应用治风湿药自然较单纯应用治湿药更为有效[6]。本文所取的22例肾病理检测中,尤其是1例重复肾病理检查的动态监察时得出,在检测中所有患者病症是弥漫性的肾小球肾炎,然而,在同一例患者的病理标本中,表现出了不同的特点,包括了病变性质、损害程度的差异化,有时表现出了多样化,如有球性硬化、节段硬化、球囊粘连、基质积聚,又有细胞增生、炎细胞浸润,或具有局灶的新月体生成和襻坏死的多样性。因此,常规下的免疫介导炎症相关的肾小球疾病,虽然同属一病症,但是表现出了不同的特性,虽然已经是硬化为主的慢性病变,在包括下列情况下,即残存肾单位有“三高”压力,其他致纤维化因素,不同程度的致炎症性活动因素,以及上述炎症的活动性因素对残存肾单位的致纤维化作用的情况,可能带来的影响作用会更大、速度更快,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

    CRF时代谢废物排泄障碍,并由此产生自身中毒症状,那么如何解决代谢废物就是治疗的核心问题。其解决途径第一是减少其产生,沿着这条思路学术界提出了营养疗法,如必需氨基酸疗法、α-酮酸疗法等。第二是促进其排泄,这是现在最常用的方法。常用大黄,因其能清热释毒,行瘀通便,推陈致新,安和五脏[7]。根据现代研究,其机理可能与抑制蛋白分解,改善氨基酸代谢,抑制系膜细胞增殖,对抗促肾生长因子对肾组织的损伤,抑制肾小管代谢,促进肠道氮代谢产物的排出。

    益肾消癥是延缓肾功能下降的基本方法,配以祛风湿,泻浊减少肾脏纤维化及增加代谢废物排泄,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今在此总结分析其的临床运用,不仅仅为了证明其有效性,更想与大家一起探讨中西结合治疗早中期肾脏病简明有效的方案。

    [参考文献]

    [1] 杜丽坤,郑凤刚,杜立杰.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症的临床研究[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2(1):101-102.

    [2] 何先红,李良志,黄世丽. 低分子肝素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症的疗效观察[J].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05,27(2):150-152.

    [3] 邓小华,谢建波. 慢性肾脏病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2010,7(14):56-57.

    [4] 杨永海. 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综合症疗效分析[J]. 医学信息,2008,21(8):1425-1426.

    [5] 吴超,伍尚平,王茂军. 黄芪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症疗效观察[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792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