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医生》 > 2012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2192421
两种药物联用对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IL-1、TNF-α的作用机制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2月5日 岳优
第1页

    参见附件(3029KB,3页)。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吸氧、止痉、降颅压、退热、保持呼吸道通畅、监护、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控制感染等综合治疗,A组给予纳络酮(盐酸纳洛酮注射液 河北奥星集团药业有限公司, 1 mL:1 mg 600 支,国药准字H20065376)0.01~0.03 mg/(kg·次),每隔8 h静脉注射1次,采用10%葡萄糖10 mL稀释,更昔洛韦(5~10)mg/(kg·d),bid,静脉滴注;B组给予纳络酮使用同A组,病毒唑10mg/(kg·d),bid,静脉滴注,两组疗程均为7 d。

    1.3 疗效标准[4]与观察指标

    ①显效:治疗3 日内发热、抽搐、呕吐、意识障碍等临床症状、体征消失;②有效:治疗4~7 日发热、呕吐、头痛、抽搐、意识障碍等临床症状、体征消失;③无效:治疗7日后发热、呕吐、抽搐、意识障碍等临床症状、体征仍未消除;治疗前后,所有患儿均空腹抽取5 mL静脉血,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1水平,操作按说明书进行。

    1.4随访

    门诊随访或电话随访,随诊期6个月。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经正态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A组的总有效率为94.29%,B组的总有效率为77.14%,A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14,P < 0.05,见表1。

    2.2 两组症状、体征恢复时间

    A组的头痛、惊厥、抽搐、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改善时间及脑脊液复常时间等均较B组所用时间短,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2。

    2.3 两组患者后遗症比较

    A组35例患儿随访6个月有2例出现后遗症,发生率5.71%。B组有9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发生率25.71%。B组患者后遗症发生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452,P < 0.05。见表3。

    2.4 两组血清学指标比较

    由表4可知,两组治疗后血清中的IL-1、TNF-α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 两组均较好控制神经系统炎症已发生;但治疗后,观察组IL-1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而TNF-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3讨论

    病毒性脑炎是指多由病毒感染导致的脑实质的炎症,发病机制各不相同。病毒性脑炎(VE)的炎症反应、血脑屏障破坏和脑组织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与机体内的高水平的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脑脊液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因子相关。这些因子可导致感染、凝血、发热、休克、恶病质等多种病理生理的出现,VE会引起体内钙、镁的紊乱,细胞内外钙、镁离子平衡的失调,从而导致脑细胞功能的紊乱,导致神经细胞损伤[5]。

    纳洛酮是一种阿片受体拮抗剂,能竞争性地与阿片受体结合,从而能改善脑部神经功能障碍,兴奋中枢神经,兴奋呼吸,稳定溶酶体膜,恢复Na+-K+-ATP酶的功能,使心搏出量增加,升高血压,冠脉及脑、肾血流灌注改善,有效维持心、脑、肾等脏器功能。纳洛酮可改善人胚胎大脑神经元缺氧导致神经细胞损伤的程度,与其可调节神经元细胞内干细胞因子(SCF)/神经元细胞内干细胞因子受体c-kit mRNA的表达有关[6],降低TNF-α的含量[7],可以减少缺氧神经元的谷氨酸释放,减轻兴奋性神经毒性[8]。

    更昔洛韦是新型广谱抗DNA病毒药,进入体内后,在细胞激酶作用下转变为三磷酸酯,从而竞争性抑制GTP与病毒DNA结合,抑制DNA合成。更昔洛韦分子量小,容易透过血脑屏障,更昔洛韦治疗病毒性脑炎可通过降低血清一氧化氮、白细胞介素-1β水平, 减轻神经细胞的炎症反应及细胞因子引起的神经毒性作用达到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9]。

    本文研究发现,更昔洛韦联合纳洛酮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临床疗效确切,有效清除病毒,降低炎性细胞因子,保护神经元细胞,改善脑部神经功能,快速改善神经毒性作用导致的症状与体征,患儿预后更好,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因此值得临床推广使用[10-11]。

    [参考文献]

    [1] 李伟群,谢梅,高媛媛. 23例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分析[J]. 社区医学杂志,2008,6(15):28-29.

    [2] 苏高叶. 纳洛酮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23例的疗效观察[J].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3):77-78.

    [3] 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 第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171.

    [4] 杨凤华,王华,张俊梅,等. 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中VEGF VCAM-1变化及其意义[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8,10(3):285-289.

    [5] 郜亚玲. 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TNF-α、IL-6及钙、镁水平的临床意义[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15):65-66.

    [6] 朱波,李兰英,吕国义,等. 纳洛酮对离体人脑神经元缺氧损伤干细胞因子和受体表达的影响[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029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