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医生》 > 2012年第24期 > 正文
编号:12315728
限制性应激在实验性牙周炎牙槽骨吸收中的作用(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8月25日 田剑敏 程美萍 张迪亚
第1页

    参见附件。

     [Key words] Restraint stress; Periodontitis; Attachment loss; 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 Corticosterone

    牙周炎(periodontitis)是人类最常见的口腔感染性疾病之一,是造成牙槽骨吸收、牙松动脱落的主要原因,对口腔组织的健康有很大的危害。大量研究发现,牙周微生物在牙周病的发病中是必需的始动因素,但单纯的细菌因素不足以解释疾病的复杂性和严重性,易感的宿主以及某些能增加宿主易感性的因素是影响牙周病发生、发展和对治疗反应的重要因素。应激(stress)指机体在遭受各种有害刺激时所处的一种状态,此状态的基础是体内出现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许多心理免疫学和流行病学研究证实,免疫系统作为牙周病的调节因素, 可被心理应激反应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并调节牙周炎的发生。

    本研究拟通过建立大鼠应激牙周炎实验动物模型,探讨限制性应激在实验性牙周炎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从而为进一步阐明应激在牙周炎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建立大鼠实验性牙周炎动物模型

    清洁级雄性SD大鼠48只,6周龄,体重160~180 g,购于浙江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无特殊致病菌的环境中适应性饲养1周后实验。这项研究中所有大鼠的处理根据浙江大学动物伦理委员会实验协议。

    实验性牙周炎模型的建立:参照Kimura等[7]的方法,选定大鼠左上颌第一磨牙为实验牙,在其颈部用浸有牙周致病菌的0.012 mm不锈钢结扎丝进行结扎,并使结扎丝尽量位于龈沟内,结扎丝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一直保留作为口腔微生物的滞留装置。右上颌第一磨牙不做任何处理,作为阴性对照。

    1.2 牙龈指数的测量

    参照文献报道[8]对牙龈情况进行分级,分为4级:0表示牙龈健康;1表示牙龈轻度炎症:牙龈的颜色有轻度改变并轻度水肿,探诊不出血;2表示牙龈中等炎症:牙龈色红,水肿光亮,探诊出血;3表示牙龈严重炎症:牙龈明显红肿或有溃疡,并有自动出血倾向。栓丝后1、2、3、4周后,使用钝头牙周探针检查大鼠牙周情况,探诊检查实验牙牙龈的颊侧中部、颊侧远中和腭侧中部、腭侧远中,这4个点的均值代表该牙的分数。

    1.3 应激刺激方案

    牙周炎实验动物模型建立成功后,随机选取24只大鼠进行限制性应激刺激:将大鼠用自制的大鼠制动器固定身体,动物不能随意移动,不能进食、进水,每天制动12 h。实验分组如下:空白组(G1):包括非应激大鼠右上颌第一磨牙;单纯性牙周炎组(G2):包括非应激大鼠左上颌第一磨牙;限制性应激组(G3):包括应激大鼠右上颌第一磨牙;限制性应激+牙周炎组(G4):包括应激大鼠左上颌第一磨牙,应激刺激方案执行后第2、3、4、5周,在应激大鼠和非应激大鼠中随机处死6只。

    1.4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酮 (CORT)的测定

    各组大鼠处死前于非麻醉状态下取尾部末梢血0.5 mL置于肝素抗凝管,冰冻保存待测;麻醉后心脏穿刺取血2 mL置于肝素抗凝管,37℃恒温水浴2 h,3000 r/min离心20 min,取上清液(血浆),冰冻保存待测;将血液和血浆标本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酮水平。

    1.5检测牙槽骨丧失量(AL)

    各组大鼠处死后取上颌骨,去净软组织,用1%亚甲基蓝液显示牙槽嵴顶的位置。测量上颌第一磨牙颊侧中部、颊侧远中、腭侧中部、腭侧远中的釉牙骨质界至牙槽嵴顶的距离,这4个位点测量值的均值作为该牙的牙槽骨丧失值。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组内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不同时间点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大鼠牙周炎动物模型牙龈指数

    在各个时间段,牙周结扎侧(G2、G4组)牙龈指数明显高于未结扎侧(G1、G3组)(P < 0.01),证明牙周结扎对于大鼠牙周炎的发生有效。

    2.2 ACTH和CORT检测结果

    应激组大鼠(G3、G4组)体内的ACTH和CORT水平明显高于同时期非应激组大鼠(G1、G2组)(P < 0.01)。在前3周,应激组大鼠ACTH水平呈递增趋势,但第5周ACTH水平含量较第4周有所下降。从第2周开始,非应激组大鼠CORT含量逐渐增高,并且第5周非应激组大鼠CORT含量与应激组相比差异最明显。

    2.3 牙槽骨丧失程度(AL)

    通过对G1组和G2组大鼠上颌第一磨牙AL的比较可以发现,栓丝后的G2组大鼠的AL均高于未栓丝的G1组大鼠(两组比较,第2、3、4、5周 t值分别为12.38、12.02、13.07、10.95,P均 < 0.01),从第2周开始,AL逐渐增高,证明牙周炎大鼠的模型建立成功。与G2组比较,在给予限制性应激处理后的G4组大鼠的AL均明显高于在同一时间检查的G2组大鼠(G2和G4两组比较,P均< 0.01),并且第5周两组间差异最大;通过对G4组大鼠不同时间内检测的AL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从第2周开始,随着应激时间的增加,AL也会有所增加(F = 5.606,P < 0.01)。G1组和G3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P均> 0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187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