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医生》 > 2012年第24期 > 正文
编号:12315797
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细胞学动态观察的临床意义
http://www.100md.com 2012年8月25日 郑书恭 吴钧俊 李哲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探讨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 TBM)患者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 CSF)细胞学动态观察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我院TBM患者20例,对其应用CSF细胞学检测方法,分析不同时期的TBM的临床特点以及持续时间。 结果 TBM患者在临床经抗结核治疗前后CSF的中性粒细胞、激活单核细胞、小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转移淋巴细胞以及淋巴样细胞所占比例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055、1.583、2.054、3.512、2.025、2.050,P < 0.05)。细胞学诊断结果治疗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57、3.145,P < 0.05)。 结论 CSF细胞学动态检测对判断患者的治疗情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细胞学

    [中图分类号] R529.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24—0135—02

    结核性脑膜炎(TBM)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脑膜非化脓性炎症,主要继发于患者的其他部位的结核病[1]。目前在临床对TBM的诊断主要依据CSF、临床表现以及脑影像学来判断患者的病情程度,而重要的诊断标准是检查患者的CSF中是否有结核杆菌的存在[2]。本研究主要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所收治的TBM患者20例,对患者应用CSF细胞学检测方法,分析不同时期的TBM的临床特点以及持续时间,并观察CSF细胞学的演变过程,为TBM患者疗效及预后提供有力的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主要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所收治的TBM患者20例,其中男8例,女12例,年龄16~34岁,平均24岁。所有接受实验研究的患者均符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四版《神经病学》中的诊断参考[3],并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症状、体征、胸片、头部CT检查以及CSF生化检查等综合指标诊断。所有患者均为全年发病,无明显季节性变化,并均为急性或亚急性发病。20例患者中有15例患者有发热和头痛,11例有脑膜刺激征,5例有恶心呕吐,3例有抽搐症状,另有1例出现意识障碍。2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中有6例合并肺结核。所有患者在发病入院后均给予足量正规以及联合抗结核的药物进行治疗,急性期的患者加以糖皮质激素,分别对患者治疗后2、4、8周进行脑脊液采集进行检查。

    1.2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时以及分别在治疗2、4、8周后均行腰穿检查,采集CSF2~3 mL,经玻片离心法将收集的细胞行MGG染色,油镜观片,采用侯氏法及粟氏法进行细胞学诊断以及分类,分析不同时期的TBM的临床特点以及持续时间,并观察CSF细胞学的演变过程。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 <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TBM患者CSF细胞学分类

    20例TBM患者在治疗前的CSF检测中发现,患者的CSF细胞主要由中性粒细胞(58.5%)、淋巴细胞(包括淋巴样细胞、浆细胞、转移淋巴细胞,30.2%)、单核细胞(包括激活单核细胞,11.3%)组成。另还可发现激活单核细胞和多种免疫活性细胞。

    2.2 TBM患者CSF细胞学的动态改变

    TBM患者在临床经过抗结核治疗前后的CSF各种细胞类型所占比例详见表1,治疗前后中性粒细胞、激活单核细胞、小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转移淋巴细胞以及淋巴样细胞周期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055、1.583、2.054、3.512、2.025、2.050,P < 0.05)。20例TBM患者治疗前后细胞学诊断结果详见表2,治疗前后混合性细胞学反应、淋巴细胞学反应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57、3.145,P < 0.05)。

    3 讨论

    TBM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结核性疾病,为细菌性非化脓性脑膜炎,致病菌为结核杆菌。目前在临床中对TBM的诊断是综合考虑脑脊液、脑影像学的改变以及临床表现[4]。TBM的早期诊断依据主要是在脑脊液中检测是否有结核杆菌的出现,但在临床中脑脊液涂片找抗酸杆菌阳性率低于10%,脑影像学的改变亦非特异性,因此TBM患者的早期临床诊断一直是临床中的一项难题。

    近年来随着医学界各学者不断的深入研究与实验,使用CSF细胞学动态观察来对TBM进行早期诊断,可以说是目前TBM患者临床诊断中操作比较简单、实用的一个方法[5]。本研究选取20例TBM患者进行观察分析,通过对其应用CSF细胞学动态检测后发现,患者早期反应主要是以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主的混杂细胞,临床早期治疗后中性粒细胞逐渐减少,而免疫细胞则增多,晚期治疗主要是激活淋巴细胞反应,粒细胞会得到消失,治愈后细胞学恢复正常;而随着治疗时间的变化,激活单核细胞以及激活淋巴细胞的数量明显地增多,可见不同时期的TBM患者中CSF细胞具有不同的分类及持续时间。

    TBM患者CSF呈持续的混合性细胞学反应,则表示患者的预后效果不佳。恢复期或者慢性期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检查中再度出现大量中性粒细胞,则代表患者的病情加重或者复发。可见对TBM患者应用CSF细胞学动态观察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提示作用,能够有效地衡量患者的病情转归。另外,淋巴细胞在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以及免疫调节效应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故又被称为免疫活性细胞,本研究结果表明,TBM患者在整个患病的过程中CSF始终会有不同数量的转移性淋巴细胞以及淋巴样细胞的存在,且所占比例变化不大。

    综上所述,TBM患者临床应用CSF细胞学动态观察方法能够有效地检测患者病程不同时期的CSF细胞变化,对TBM患者的临床诊断、病期的判断以及免疫反应机制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而且CSF细胞学动态观察方法在临床中操作方法易行,设备简单,资金投入小而且数据结果快速,值得日后的临床推广与应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857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