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医生》 > 2012年第25期 > 正文
编号:12311773
血清2—MG与LDH对非霍奇金淋巴瘤治疗效果的判断价值(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9月5日 吴宁宁
第1页

    参见附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4月~2011年6月我院血液科住院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初治成年患者62例,均经淋巴结活检病理组织学证实,其中男34例,女28例,年龄19~74岁,平均(46.93±12.47)岁,按Ann Arbot临床分期标准分为Ⅰ期15例,Ⅱ期18例,Ⅲ期17例,Ⅳ期12例。按有无全身症状分为无全身症状的A组34例,有全身症状的B组28例;依据骨髓涂片分为淋巴瘤细胞白血病组(淋白组)18例,骨髓浸润组21例及无骨髓浸润组23例。均采用CHOP常规方案化疗,治疗2~4个疗程。

    1.2方法

    所有患者治疗前后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3 mL,采用德灵BNP全自动特种蛋白分析仪经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β2—MG,采用Beckman DXC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经速率法检测LDH。

    1.3诊断标准[1]

    依据骨髓涂片检查:淋巴瘤细胞≥20%或外周血见淋巴瘤细胞为淋巴瘤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细胞≥5%,<20%为骨髓浸润;淋巴瘤细胞<5%或未找到为无骨髓浸润。

    1.4疗效评价[1]

    完全缓解(CR):所有病灶证据均消失;部分缓解(PR):淋巴结缩小≥50%,没有新病灶;稳定(SD):未达CR或PR标准,肿瘤无进展;进展(PD):出现新病灶,或病灶直径增大≥50%。SD+PD为未缓解(NR)。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采用秩和检验,采用ROC工作曲线评价判断预后价值,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血清β2—MG、LDH与临床症状及分期的关系

    不同临床分期血清β2—MG与LDH水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B组血清β2—MG与LDH水平显著高于A组(P均<0.01),血清β2—MG、LDH与临床症状及分期相关,见表1。

    表1 血清β2—MG、LDH与临床症状及分期的关系(x±s)

    注:各分期经秩和检验*Z=4.385,P < 0.01;#Z=11.834,P < 0.01;△Z=5.325,P < 0.01;▲Z=9.482,P < 0.01

    2.2淋白组、骨髓浸润组及无骨髓浸润组血清β2—MG、LDH水平比较

    淋白组、骨髓浸润组及无骨髓浸润组血清β2—MG、LDH水平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淋白组血清β2—MG、LDH水平最高,骨髓浸润组次之,无骨髓浸润组最低,血清β2—MG、LDH含量与骨髓浸润有关,见表2。

    2.3血清β2—MG、LDH水平与疗效的关系

    62例患者疗效评价CR 26例、PR 27例、NR 9例,治疗前不同疗效组血清β2—MG、LDH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治疗后CR组、PR组血清β2—MG、LDH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1),血清β2—MG、LDH水平与疗效相关,见表3。

    表3 不同疗效的血清β2—MG、LDH水平比较(x±s)

    注:与治疗前比较,①t = 5.773,②t = 3.832,③t = 7.339,④t = 5.936,P均<0.01

    2.4血清β2—MG、LDH水平判断疗效的价值

    经ROC曲线检验血清β2—MG、LDH水平判断疗效价值,血清β2—MG、LDH 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1、0.924,血清β2—MG、LDH水平判断疗效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图1。

    图1 血清β2—MG、LDH水平判断疗效的ROC曲线图

    3讨论

    β2—MG是一种有核细胞膜上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小分子量组成部分,广泛存在于淋巴系统细胞中,由肾脏代谢,在健康人体中含量水平相当稳定,但肿瘤细胞的异常增殖代谢旺盛,被大量的合成和释放,含量不断上升并反映肿瘤的负荷,可作为判断肿瘤活性和恶化程度的一种指标[2]。本研究将患者按临床症状表现分为无全身症状(A)组和有全身症状(B)组,并对比肿瘤不同临床分期之间的差异,结果显示,B组血清β2—MG显著高于A组,血清β2—MG随临床分期的增加而显著升高,说明血清β2—MG水平与临床症状程度有关,随病变恶化程度增加而升高,对临床症状和分期的判断有指导作用。非霍奇金淋巴瘤可累及多种器官和组织,骨髓是主要的造血系统,也是淋巴瘤细胞最常侵犯的部位[3]。本研究将患者按骨髓浸润程度分组,结果显示,淋白组血清β2—MG水平最高、骨髓浸润组次之、无骨髓浸润组最低,说明随着骨髓浸润程度加剧,肿瘤负荷的增加,血清β2—MG含量水平不断升高,是临床判断有无骨髓浸润的重要指标。以上结果与多项研究结果相似[4,5],都说明β2—MG有助于判断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病变程度,而病变程度则直接影响治疗效果,血清β2—MG是否具有对治疗效果的判断价值,本研究通过对比62例不同疗效患者治疗前后血清β2—MG水平可见,治疗前血清β2—MG水平偏低的患者,治疗后水平下降显著,治疗效果显著优于治疗前血清β2—MG高者,说明血清β2—MG与患者治疗效果有关,动态观察将有助于判断治疗预后。其ROC工作曲线分析结果为0.911,也表明其对非霍奇金淋巴瘤治疗效果判断准确性较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LHD是一种细胞内糖氧酵解酶,是重要的糖无氧酵解和糖异生的酶系统之一,被认为是具有独立价值的预后因素之一,其水平可反映肿瘤负荷程度[6,7]。本研究将之与β2—MG共同检测,结果显示,LHD与临床症状、临床分期及骨髓浸润密切相关,反映了患者肿瘤活性和恶化程度;同时不同预后的患者LHD的差异显著,治疗前LHD高的患者治疗后下降幅度小,且无统计学意义,疗效较差,而治疗前LHD低的患者治疗后则显著下降;ROC工作曲线下面积为0.924,对预后的判断准确性高。

    综上所述,血清β2—MG和LDH不仅可以反映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症状、临床分期及骨髓浸润的程度,还能较准确地判断治疗的预后,只要检测外周血即可,方法简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管忠震. 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J]. 世界肿瘤杂志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159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