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医生》 > 2012年第25期 > 正文
编号:12311797
八正散加减治疗泌尿系结石86例临床疗效观察(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9月5日 邓显胜
第1页

    参见附件。

     1.2.3 虚实夹杂型 表现为面色少华,精神萎顿,腰腹隐痛,少气乏力,舌边有齿痕,或夹有瘀点,脉细而弱,治宜益气活血,通淋排石,加黄芪15 g、太子参10 g、桃仁15 g。

    1.3 疗效标准[2]

    (1)治愈:沙石排除,症状消失,B超或腹部平片阴影消失。(2)好转:症状消失,X线腹平片,B超检查结石变小或部位下移,结石下行至输尿管中下段。(3)无效:症状消失,B超和CT检查结石大小位置无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治疗组86例中,经治疗1~3周后近期临床痊愈64例,占74%,好转16例,占19%,无效6例,占7%;总有效率93%。对照组84例,经治疗1~3周,近期痊愈49例,占58%,好转14例,占17%,无效21例,占25%。总有效率7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χ2=9.027,P < 0.01)。

    3 典型病例

    患者李某,男,53岁,干部,2009年6月11日初诊。患者自述小便时突发腰痛难忍,痛引会阴及大腿两侧,小便短涩,灼热刺痛,腰部拒按,大便秘结,苔薄黄,脉濡数。B超示:左肾积水,左输尿管中、上段显示不清。腹平片:左输尿管中段结石0.7 cm×0.5 cm。确诊为左输尿管中段结石,证属下焦湿热型。治宜清热利湿通淋。拟方:车前子10 g、木通10 g、扁蓄15 g、瞿麦15 g、滑石12 g、山栀仁10 g、金钱草15 g、鸡内金10 g、海金砂(布包)15 g、川牛膝10 g、大黄10 g、枳实12 g、甘草5 g。水煎服,3次/d,每次150 mL,饭前半小时服药。3 h后排除0.5 cm大小结石,疼痛缓解,再服药3剂后,症状消失,经B超、X线腹平片检查:左肾盂积水消失,左输尿管未见结石阴影。治疗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4 讨论

    泌尿系统结石是临床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据统计我国尿路结石发病率为11.64%[3],近年来发病率不断上升,以中青年居多,男性多于女性,泌尿系结石形成是由于尿液pH值的改变、基质与晶体的平衡失调、尿酸盐代谢紊乱和分泌紊乱等情况下导致结晶,发生沉淀并逐渐形成结石,尿路结石形成可导致梗阻、感染、损伤等病理改变。消石素是近年来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的主要药物,服药后能将结石排出,但能引起消化道症状,如消化系统机能不良及痉挛等症状,疗效欠佳,易复发。

    本病属中医“热淋”、“石淋”、“尿血”等范畴,《诸病源侯论·淋病诸侯》:“诸淋所发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湿热蕴结下焦,膀胱气化失司,是结石的主要病机。病久沙石不去,阴血亏虚,伤及正气,出现阴虚或气虚而表现虚实夹杂的证候。其病位在肾与膀胱,病因为湿热。故治当清热利湿,通淋排石。选用八正散《太平惠明民和剂局方》,方中木通、车前子、扁蓄、瞿麦、滑石通淋排石,大黄、山栀仁、甘草梢清热泻火。大便秘结者加枳实通府泻热。湿热伤阴者去大黄,加生地、知母、白茅根养阴清热。气虚者加太子参、黄芪补气养阴。血瘀者加牛膝、桃仁活血化瘀,引药下行,更有利于结石排出体外[4]。

    [参考文献]

    [1] 张伯萸,董建华. 中医内科学[M]. 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5:10—23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190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