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医生》 > 2012年第32期 > 正文
编号:12331118
老年结肠癌患者术后早期EN对营养及免疫功能影响的观察及护理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1月15日 李琼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探讨对于老年结肠癌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后对其术后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158例老年结肠癌患者均为来我院就诊的病例,将其随机分组,观察组79例,给予常规护理及肠内营养;对照组79例,给予常规护理外还实施肠外营养支持。 结果 与对照组的第1天、第7天进行比较,观察组的营养指标、生化指标、免疫指标等均有显著性差异(P < 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具有较低的术后并发症,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早年结肠癌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能够使其术后的营养状况及其免疫功能得到显著的改善,对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降低也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肠内营养;结肠癌;营养状况;免疫功能

    [中图分类号] R735.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32-0097-03

    消化道的恶性肿瘤结肠癌在临床较为常见,且近年来其发病率越来越高,年龄大于60岁的老年患者在结肠癌患者中所占的比例超过了一半。围术期营养不良在老年结肠癌患者中发生率较高,约为20%~80%,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手术及其创伤等各种因素降低了患者的消化及吸收功能所致[1]。收集158例老年结肠癌患者均为来我院就诊的病例,对其中的部分患者给予早期的肠内营养,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158例老年结肠癌患者,均为2009年5月~2011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病例,其中男83例,女75例,年龄最小60岁,最大83岁,平均年龄(67.2±9.5)岁。所有患者的结肠癌均经过结肠镜检查确诊,并且采用手术方式对于结肠癌进行治疗。将所有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9例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过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基线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方法

    1.2.1营养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给予常规护理外还实施肠外营养支持(PN)。观察组患者在给予常规护理外还实施肠内营养支持(EN)。EN开始进行的时间为术后(20~24) h,能全素为其营养液,5%为营养液的起始浓度,速度设定为(20~30) mL/h,(200~500)mL/d为其用量,营养液的总量和滴速使用肠内营养泵进行控制,其浓度和用量要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进行调整,其遵循的原则为循序渐进,逐渐从低浓度过渡到高浓度,逐渐从小用量过渡到大用量,逐渐从慢速度过渡到快速度,增加至患者所需营养量的时间为3~5 d。用20 mL生理盐水溶解10 g谷氨酰胺,从营养管注入,2次/d,每次输注前后营养管都要用40℃左右的生理盐水20 mL进行冲洗,冲管在输注过程中进行一次间隔4 h,目的是使营养管保持通畅;营养液的温度使用输液加温仪进行控制,保持在(38~42)℃。

    1.2.2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 d、术后7 d的免疫指标,包括CD3+、CD4+、CD8+、CD4+/CD8+和NK细胞,均抽取患者的空腹血,采用的检测方法为流式细胞术进行;营养指标和生化指标包括体质量、血红蛋白、白蛋白、血清总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血钾、血钠、AKP(Serum alkaline phosphatase,血清碱性磷酸酶)、SGPT(Serum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血清谷丙转氨酶)。所有患者采集外周血,对其进行检测,术前检测一次,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7天时各进行检测一次。②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1.2.3统计学分析 实验结果数据的分析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包进行,计量资料表示为均数±标准差,采用方差分析对组内不同时间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采用t检验行组间的两两比较,计数资料表示为百分率(%),采用卡方检验行组间的比较,检验的水准α=0.5,P <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免疫指标的比较

    与对照组的术后第1天、第7天进行比较,观察组的CD3+、CD4+、CD8+、CD4+/CD8+、NK细胞等免疫指标等均有显著性差异(t = 3.95、3.63、3.17、2.75、2.39;4.17、4.32、3.58、2.96、2.53;P < 0.05);见表2。

    2.2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营养指标、生化指标的比较

    与对照组的第1天、第7天进行比较,观察组的营养指标、生化指标等均有显著性差异(t = 3.14、4.36、3.52、3.38、3.69、2.81、3.05、3.13、2.64、2.95;3.36、4.51、3.75、3.58、3.75、2.97、3.26、3.37、2.73、3.05;P < 0.05);见表3。

    2.3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具有较低的术后并发症,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 < 0.05)。见表4。

    3讨论

    本次研究的结果表明,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的CD3+、CD4+、CD8+、CD4+/CD8+、NK细胞检测值均显著降低,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推测其原因可能是结肠癌患者术前具有较差的营养状况,同时进行手术治疗时切除范围较广,严重干扰了患者的胃肠动力,最终导致患者的分解代谢增强;再者,患者在术后早期时进食困难,就直接导致摄入的能量降低,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导致机体处于免疫抑制状态[2]。CD3+、CD4+、CD8+检测值在观察组术后第7天与第一天比较有恢复的趋势,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 0.05)。提示对于老年结肠癌患者术后早期给予EN能够使其免疫功能得到提高。研究发现,术后两组患者的体质量与术前比较均明显降低,但是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降低幅度明显较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对照组术后比较,观察组的白蛋白、血清总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血清钾、血清钠及其SGPT、AKP等均具有明显较高的水平,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提示老年结肠癌患者术后营养方式主要采用早期EN,对于患者的代谢是有利的,能使患者的负氮平衡减少,对于血浆白蛋白的分降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阻止的作用[3]。

    结果发现,对照组共有23例患者有并发症发生,发生率为29.11%,观察组有7例患者有并发症发生,发生率为8.86%,对两组的并发症的发生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 < 0.05)。结肠癌患者具有相对较差的体质,处于低蛋白血症状态的时间较长,同时手术治疗后患者局部血供不良及其没有充分的肠道准备等均会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对于老年结肠癌患者术后给予早期的EN可使患者的蛋白质代谢得到改善,分解得到抑制,对于切口的愈合也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831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