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医生》 > 2012年第36期 > 正文
编号:12347417
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疗效观察(1)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2月25日 张木兰  齐玥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探讨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的治疗效果。 方法 32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被随机分为三组,A组128例,给予缬沙坦80 mg氨氯地平5 mg片开始,每日1次;B组100例,给予缬沙坦胶囊80 mg开始,每日1次;C组100例,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 mg开始,每日1次。三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三组治疗前后的疗效。 结果 A组、B组及C组血压控制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9.1%、66.0%、70.0%,患者血压控制的效果A组明显优于B组及C组(P < 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给予单片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复方制剂能有效控制轻、中度高血压。

    [关键词] 缬沙坦氨氯地平片;高血压;老年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36-0148-02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可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脏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世界HOT研究,目前全球有6.9亿多高血压患者,每年有290万人死于高血压病,而在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呈增长态势,每5个成人中就有1个高血压患者,而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几乎每2个人中就有1个高血压患者。老年高血压患病率高,而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相对较低[1],因此选择早期合理有效的降压药物将会有利于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的控制,而固定剂量复方制剂降压治疗,可简化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为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本研究应用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12周,观察并进行疗效评价,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28例均为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及门诊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且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被随机分为三组:A组128例,其中男70例,女58例,平均年龄(61.4±5.9)岁;B组100例,其中男56例,女44例,平均年龄(69.1±9.8)岁;C组100例,其中男48例,女52例,平均年龄(61.9±9.1)岁。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均符合2010高血压防治指南诊断标准,同时排除高血压合并其他重要脏器功能损害、继发性高血压患者。

    1.2 方法

    三组均为初始治疗或停用原有降压药物1周后患者。A组给予瑞士诺华生产的缬沙坦80 mg氨氯地平5 mg片(注册证号H20100734,商品名:倍博特)开始,每日1次,晨起口服;B组给予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缬沙坦胶囊(国药准字H20040217,商品名:代文)80 mg开始,每日1次,晨起口服;C组给予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国药准字H10950224,商品名:络活喜)5 mg开始,每日1次,晨起口服。

    1.3 检查指标

    治疗期间每周监测3次血压,指定专科医生用袖带水银柱式血压计取坐位测右肱动脉血压,测血压前休息15 min。治疗前后查心电图,检验空腹血糖、血脂、血尿酸、肝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治疗期间密切观察不良反应。

    1.4 疗效评价标准

    疗效标准参照《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拟定[2]。显效:舒张压下降≤10 mm Hg并降至正常范围或下降≥20 mm Hg;有效:舒张压下降<10 mm Hg,但未降至正常范围或下降10~19 mm Hg;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先进行正态性检验和描述性分析,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高血压分级的比较

    三组间高血压分级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治疗前及治疗12周时三组患者血压水平的比较

    治疗前三组患者血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12周时三组患者血压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 0.05)。治疗12周时血压水平A组与B组及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B组血压水平降低幅度较C组略大,但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3 三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12周时,三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54,P = 0.00),A组与B组、A组与C组总有效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7.97,P = 0.00;χ2=13.09,P = 0.00)。而B组与C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8,P = 0.328>0.05)。见表3。

    2.4 不良反应及治疗后三组生化指标比较

    治疗过程中A组出现心悸不适2例,外周水肿4例,胃肠道反应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6.25%;B组出现咳嗽1例,胃肠道反应4例,头晕不适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0%;C组出现心悸不适2例,踝部水肿6例,面部潮红4例,头晕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4%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797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