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医生》 > 2013年第1期 > 正文
编号:12361928
血管性痴呆患者门诊就医状况的调查分析(1)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月5日 邵淋淋 李飞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分析血管性痴呆患者门诊就医的状况,探讨药物治疗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取2005~2012年间来本院门诊治疗的血管性痴呆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临床内科学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使用药物治疗的观察组及使用安慰剂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各6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生活质量及行为评分。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行为状态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 药物治疗可以增强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门诊;调查

    [中图分类号] R7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01-0010-02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是临床常见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群,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有增高趋势,且发病年龄年轻化,值得引起注意。血管性痴呆是由于脑部血管病变或者脑外其他重要脏器血管的病变导致脑内组织的缺血缺氧,患者的智力、行为、情绪均发生一系列变化[1]。本文主要分析血管性痴呆患者门诊就医的状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5~2012年间来本院门诊治疗的血管性痴呆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临床内科学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使用药物治疗的观察组及使用安慰剂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各6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43~71岁,平均(56.32±11.74)岁,病程0.5~3年,平均(1.76±0.54)年,其中伴脑血管疾病患者43例,心血管疾病患者17例;对照组患者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42~69岁,平均(54.28±10.21)岁,病程0.3~4年,平均(1.57±0.46)年,其中伴脑血管疾病患者39例,心血管疾病患者21例。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使用与治疗组患者所用药物外观、形状、重量、口味等完全一致但是无药物活性的对患者无不良影响的药物。

    1.2.2 观察组 使用血管性痴呆患者门诊中西医结合治疗,具体如下:尼莫地平20 mg,吡拉西坦80 mg,3次/d,口服;中医制剂:熟地黄30 g,制首乌30 g,枸杞子15 g,当归10 g,茯苓15 g,人参9 g,丹参15 g,山药20 g,用水煎至200~400 mL,每日一剂口服。

    1.3 观察指标

    1.3.1 治疗效果 参照傅仁杰《老年呆病的诊断、辩证分型及疗效评定标准》[2],分为显效、稳定、恶化三类。显效:患者接受治疗后智力水平、行为能力等均明显改善;稳定:患者接受治疗后各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但亦无明显加重;恶化:患者接受治疗后各临床症状明显加重。

    1.3.2 生活质量 采用社会支持量表平均患者的社会关系,采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评估患者的主观幸福感,采用BPH生活质量量表(QOLS)评估患者的生命质量。

    1.3.3 行为状态 采用卡氏行为状态评分表(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评估患者的活动状态,总分100、每10分为一个等级,得分越高、活动状态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对上述数据中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病程、伴发疾病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2.2治疗效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 < 0.05), 见表2。

    2.3生活质量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5), 见表3。

    2.4行为状态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行为状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行为状态评分(83.67±9.41)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 见表4。

    3 讨论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是指临床中与脑血管因素有关的痴呆,其实质是大脑的功能衰退到一定程度甚至全面衰退的综合征,其症状包括记忆力、认知力、情绪、行为等,持续时间一般超过半年[3]。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病因可以是脑内血管(主要是颈动脉与椎基底动脉)本身的病变引起大脑功能衰退,也可以是脑外的大血管和心脏血管的病变导致患者大脑供血供氧不足而产生功能衰竭。血管性痴呆在临床较为常见,是脑血管病变所致的患者精神障碍的一种,患者年龄一般在50~60岁,近年来由于脑血管疾病多发及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该病的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病程长短不一,短至3个月以下,长至20年,平均5~6年[4]。血管性痴呆的早期表现主要是头痛眩晕、肢体麻木、睡眠障碍 、耳鸣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944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