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医生》 > 2013年第1期 > 正文
编号:12361994
高血压脑出血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手术时机选择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月5日 吴润华 陈学华 陈国永 胡振华 胡伟康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研究应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手术所选择的不同治疗时间的疗效,以探讨较佳的手术时机。 方法 将收集到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发病至治疗的时间分为A组(8~24 h)和B组(超过24 h),判断疗效的指标为死亡率、3个月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3个月神经功能缺损和恢复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在入选时具有很好的可比性(P > 0.05)。随访期间A组和B组的死亡率分别为12.5%和1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3个月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组为83.3%,B组为61.1%;3个月神经功能缺损和恢复情况经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发病后的第8~24 h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手术的较佳时机。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术;手术时机

    [中图分类号] R6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01-0152-02

    高血压脑出血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且病死率较高,致残率和复发率也很高[1]。本研究通过对比A组和B组两个时间段实施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对患者血脑屏障的功能产生不同的影响,进而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最佳时机,对临床上开展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时机选择上提供一些理论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来我院治疗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发病到治疗的时间分为A组(8~24 h)和B组(超过24 h),其中A组40例,男29例,女11例,平均年龄为(49.9±11.1)岁;B组40例,男31例,女9例,平均年龄(50.3±10.9)岁。治疗前的一些检查指标:昏迷评分:A组平均10.39分,B组平均11.44分;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评分:A组平均(37.7±3.8)分,B组平均(38.1±2.9)分;出血量大小:A组平均36.77 mL,B组平均37.69 mL;并发症情况:A组肺部感染患者22例,消化道出血患者10例,肾功能不全患者8例;B组肺部感染患者2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12例,肾功能不全患者8例。两组各个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使用CT检查脑出血的部位,应用韩国世运医疗生产的脑室外引流管(国食药监械(进)字2009第3661077号),引流管内径3.0 mm外径4.7 mm。进行常规手术前准备,在床旁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切开头皮2 cm,电钻钻开颅骨及脑膜,根据CT定位及确定穿刺深度,用脑室引流管带针芯穿刺置入血肿腔中央,通过控制负压将液态血肿的部分抽吸出来,当血肿量消除了1/3或2/3停止,达到颅内压降低的目的即可;如果在血肿消除后有少量的新鲜血液流出,则应立即向血肿腔内注入凝血酶或者立止血进行彻底止血,稳定7、8 h后再抽吸。最后注入生理盐水3 mL内含尿激酶2.5万单位,夹管4 h进行开放引流。在手术后的第2天、第4、6、8天分别用CT复查头颅,当血肿的清除率达到2/3~3/4时或者血肿的剩余量少于10 mL时即可拔除引流管;对血肿残余量较大的患者在血肿被粉碎后进行液化引流;对穿刺后血肿抽吸困难的患者,一开始先尽量采用振荡方法抽吸少量的血肿液,使开始进行空间粉碎部分血肿后再注入液化剂进行液化引流,每天冲洗1~2次,每次冲洗后都要注入液化剂进行夹管4 h开放。手术后用脱水剂、抗感染进行辅助治疗,并进行全身支持疗法以及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对穿刺后活动出血并形成脑疝者行开颅血肿清除及去除骨瓣减压术。

    1.3 疗效评价标准[2]

    比较两组患者的死亡率、3个月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3个月神经功能缺损和恢复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0.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分析,数据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样本均数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随访期间A组和B组的死亡率分别为12.5%和1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3个月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组为83.3%,B组为61.1%。由此可见,A组治疗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要比B组好很多。见表1。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之一,基底节区脑出血占高血压脑出血的65%左右,该区脑出血后血肿很容易影响下丘脑的复杂功能,是导致上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水电解质紊乱和心脑综合征等多种颅外并发症的可能原因之一,病情比较危急,死亡率高达40%~60%[3,4]。应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是一项简单易行、创伤较轻微、适应范围较广的治疗方法,在手术后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避免使脑组织受到过度的刺激和损害,使再出血的发生率降低,再加上早期康复训练的配合,可以促进神经轴突突触联系或者神经侧支循环的建立,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病后患者的生存质量[5,6]。

    经过一系列的动物实验证实,脑出血以后继发性的脑损害机制比较复杂,其中有局部的血流降低、血肿占位的效应、血红蛋白和凝血酶的毒性作用、炎性、酸中毒和免疫反应的机制等。在此机制中有些是启动环节,有些是在演变过程中起作用。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的灶周围神经元损伤和代谢障碍在一开始的3~6 h以内较轻,在24~48 h上述这些改变明显加重。一开始大多数学者认为越早实行手术治疗就越早解除血肿对周围的脑组织压迫,使继发性的脑损伤得到缓解[7-9],也可以减少血肿的分解产物以及其他介质对周围缺血的脑组织细胞的毒性损伤作用,并促进水肿形成。还有学者提出超早期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进行手术的观点,即在脑出血后的8 h以内进行手术,国内外一部分学者支持上述观点。但是最新研究表明,脑出血以后的再出血或者继发性出血大多数是发生在第一次出血后的8 h以内,过早地(<4 h)进行手术清除血肿,手术后很容易再发生出血的现象进而影响预后,因此不主张超早期手术。所以我们选择A组和B组两个时间段进行比较。结果显示A组的疗效要好于B组,所以应选择在A组的时间段进行手术。

    [参考文献]

    [1] 陈军,陈覃,司宪平,等. CT引导微创钻颅穿刺引流术治疗急性高血压脑出血[J].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7,12:48-49.

    [2] 杨国瑛,王彪,樊保华. 立体定向血肿碎吸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时机选择[J].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08,21(4):223-226.

    [3] 吴乔士,曹达彬.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效果观察[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923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