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医生》 > 2013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2357699
小儿变应性鼻炎粉尘螨检测与脱敏治疗(1)
http://www.100md.com 2013年2月5日 翁文红 陆冬凌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观察与探讨小儿变应性鼻炎粉尘螨检测与脱敏治疗。 方法 本文选择了112例变应性鼻炎患儿,依照变应原的种类将其分成观察组70例与对照组42例。观察组仅对粉尘螨或是屋尘螨有过敏反应,对照组对尘螨及其他变应原均有过敏反应:所有患儿均通过标准化粉尘螨滴剂这种方式进行1年的舌下特异性免疫方法治疗(SLIT)并做好粉尘螨皮试检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的症状评分与药物评分以及两组的治疗效果差异。 结果 所有患儿均完成治疗,治疗前后两组患儿在症状评分方面均得到了显著改善,在药物评分方面,两组患儿在治疗前后也得到了显著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将标准化粉尘螨滴剂放置舌下进行含服能够用于对尘螨合并有多种变应原合并症的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效果良好。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粉尘螨;标准化粉尘螨滴剂

    [中图分类号] R765.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04-0142-02

    小儿过敏性哮喘与变应性鼻炎是与特应性相关的一种疾病,最为常见的病症为尘螨过敏性哮喘以及变应性鼻炎,对患儿的正常生活产生了严重影响[1]。特异性免疫治疗是一种预防及对因治疗的手段,也是一种唯一能够使过敏性疾病的自然进程发生改变的治疗方法。作为一种新的给药方式,舌下脱敏治疗现已在国外被用来对尘螨、豚草、草、树等导致的哮喘与过敏性鼻炎进行治疗,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但在国内对该药物临床效果的研究还比较少。为探讨小儿变应性鼻炎粉尘螨检测与脱敏治疗,本文对112例患儿进行了治疗观察,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112例变应性鼻炎患儿,所有患儿年龄均不超过14岁,且过敏性鼻炎病史均超过1年,病程为1~5年。其中男85例,女27例,其中有13例患儿存在哮喘症状,占总人数的11.61%,有家族过敏性鼻炎病史的患儿有41例,占36.61%。所有患者均具有至少2~3项鼻痒、鼻塞、流水样鼻涕或打喷嚏等过敏性鼻炎症状。通过鼻镜及鼻内镜检查发现,患儿存在明显的鼻黏膜水肿、苍白。其中鼻腔存在息肉或者是息肉样变的患儿有21例,占18.75%;行鼻窦CT扫描患儿16例,均存在程度不一的副鼻窦炎征象,占总人数的14.28%。

    1.2症状评分

    依照鼻塞、鼻痒、流涕及打喷嚏等症状进行评估,并由四项分数相加得出。①鼻塞: 当有意识吸气时具有感觉计1分,间歇或是交互性计2分,而几乎全天都用嘴呼吸计3分;②鼻痒:间断计1分,有蚁行感但还能忍受计2分,难以忍受的蚁行感计3分;③流涕: 每日擤鼻的次数不超过5次计1分,5~9次计2分,10次或以上计3分;④喷嚏: 连续3~5个喷嚏计1分,6~10个计2分,11个或以上计3分。

    1.3药物评分

    依照用药种类,0分为不用药;每天使用400 μg的糖皮质激素种类的药物计1分;800 μg计2分;1 500 μg计3分;多于1 500 μg则计4分,每周使用2次以下抗组胺类药计1分;2次或以上计2分,3分为每天都使用,若患者每天在此基础上加用鼻用固醇类则计4分。

    1.4方法

    所有患儿均接受标准化粉尘螨滴剂这种方式进行1年的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分为两个阶段,即剂量递增期与维持期。其中递增期治疗的方法为在第1、2、3周分别采取蛋白质量浓度不同的1、2、3号滴剂,含量分别为1 μg/mL、10 μg/mL及100 μg/mL,依照1、2、3、4、5、6、10的滴数顺序自1~7天服用;之后进入维持阶段,每次使用3滴4号滴剂,含量为333 μg/mL,直到疗程结束。每晚睡前半小时在舌下滴入粉尘螨滴剂,含1~3 min之后吞咽。检测方法 粉尘螨皮肤点刺液为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5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15.0进行分析,所有组间数据应用t检验,相关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粉尘螨变应原检测结果分析

    见表1。

    2.2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及药物评分

    所有患儿均完成治疗,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的症状评分均得到显著改善,观察组患儿治疗前的评分为(11.43±1.61)分,治疗后为(3.56±1.58)分;对照组在治疗前为(3.56±1.58)分,治疗后为(3.24±1.57)分,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两组间比较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在药物评分方面,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也得到显著改善,观察组患儿治疗前为(1.63±0.45)分,治疗后为(0.57±0.38)分;对照组患儿在治疗前为(1.63±0.45),治疗后为(0.51±0.41)分,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3讨论

    药物治疗与物理治疗是变应性鼻炎的主要治疗方法,然而存在过敏性体质的患者受到相应的过敏原影响被致敏后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089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