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医生》 > 2013年第36期
编号:12676080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MRI影像学分析(1)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2月25日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36期
     [摘要] 目的 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的MRI影像学特征及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分析 8例 RPLS 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视物模糊、癫痫发作、恶心、呕吐、精神障碍和行为改变。MRI检查显示双侧大脑后部白质水肿,额叶、顶叶、颞叶、脑干、小脑、基底节区和大脑皮质亦可累及。MRI表现T1WI为略低或等信号,T2WI和FLAIR为高信号,DWI呈等或低信号,ADC图呈高信号。结论 RPLS的发病机制为急性脑白质血管源性水肿。绝大多数患者通过积极的治疗后,症状、体征和MRI表现可以完全恢复至病前水平。DWI和 ADC 图对早期明确诊断和指导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诊断;影像学

    [中图分类号] R7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36-0070-02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RI imaging analysis of 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

    LI Jiaogen SUN Xiaoming

    Department of Radiology ......
------
    李脚根 孙晓明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宁德市闽东医院放射影像科;

    【摘要】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的MRI影像学特征及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8例RPL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视物模糊、癫痫发作、恶心、呕吐、精神障碍和行为改变。MRI检查显示双侧大脑后部白质水肿,额叶、顶叶、颞叶、脑干、小脑、基底节区和大脑皮质亦可累及。MRI表现T1WI为略低或等信号,T2WI和FLAIR为高信号,DWI呈等或低信号,ADC图呈高信号。结论 RPLS的发病机制为急性脑白质血管源性水肿。绝大多数患者通过积极的治疗后,症状、体征和MRI表现可以完全恢复至病前水平。DWI和ADC图对早期明确诊断和指导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 诊断 影像学

    【分类号】R742.89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RPLS)于1996年由Hinchey等[1]首先报道,是以头晕、头痛、视物模糊、癫痫发作、恶心、呕吐、精神障碍和行为改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最常见病因为高血压,若予积极及时有效的治疗,绝大多数患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13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