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医生》 > 2014年第7期 > 正文
编号:12464830
推拿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3月5日 丁勇
第1页

    参见附件(2288KB,2页)。

     [摘要] 目的 研究推拿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推拿治疗,比较治疗前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血沉和红细胞压迹的差异。结果 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的血沉和红细胞压迹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 推拿治疗可显著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具有明显的临床治疗价值。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血液流变学;推拿

    [中图分类号] R244.1;R68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07-0114-02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与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导致相应供血区域发生灌注不足有关,发病因素包括机械性和动力性因素致使椎动脉遭受刺激或压迫等[1]。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与血流动力学异常有关,目前发现的血流动力学异常包括全血切黏度、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血沉和红细胞压积等[2]。椎动脉型颈椎病易经非手术疗法治愈或好转,治疗方法包括中医的推拿按摩,但目前在推拿对其血液流变特性的影响方面相关研究较少[3]。本研究采用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比较治疗前后血液流变特性的改变,探讨推拿对椎动脉型颈椎病血液流变特性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0年6月~2013年6月确诊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根据临床表现、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等确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符合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修订的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标准,排除非椎动脉型颈椎病、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精神疾病、无法合作者和肿瘤患者。本组研究中共纳入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30~80岁,平均(44.5±10.8)岁。

    1.2推拿方法

    推拿方法参考曹仁发的《中医推拿学》中推拿手法[4] ......
------
    丁勇 湖北中医药大学;

    【摘要】目的研究推拿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推拿治疗,比较治疗前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血沉和红细胞压迹的差异。结果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的血沉和红细胞压迹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推拿治疗可显著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具有明显的临床治疗价值。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 血液流变学 推拿

    【分类号】R244.1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与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导致相应供血区域发生灌注不足有关,发病因素包括机械性和动力性因素致使椎动脉遭受刺激或压迫等[1]。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与血流动力学异常有关,目前发现的血流动力学异常包括全血切黏度、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288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