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医生》 > 2014年第34期 > 正文
编号:12524378
介入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临床疗效(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2月5日 曹奕波 那世杰 黄玉杰
第1页

    参见附件(2856KB,3页)。

     [摘要]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与药物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度前循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而导致的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166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治疗方法分为介入组(81例)和药物组(85例)。比较两组患者随访期间累积主要终点事件和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 结果 两组主要终点事件累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考虑围手术期并发症,以30 d后责任血管同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作为次要终点事件,随访3年时两组累积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介入治疗重度颅内前循环动脉狭窄对30 d后责任血管同侧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作用更优于单纯药物治疗,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并发症仍然是限制其临床推广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介入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中图分类号] R74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34-0119-03

    药物治疗虽然能够延缓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但是重度颅内动脉狭窄的患者仍然有较高的脑卒中发病几率。脑血管介入治疗是从血管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狭窄血管情况,降低脑卒中的发生[1],但是脑血管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并发症较高。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66例因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而导致的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患者长期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南京鼓楼医院)因重度颅内前循环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而导致的脑梗死166例临床资料。纳入标准:DSA证实为颅内前循环大血管,狭窄程度在70%~99%;患者病情稳定,造影前Rankin评分(mRS)≤3分。排除心源性栓塞等非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或者闭塞导致的卒中,排除合并同侧颅外血管狭窄超过50%以及颅内责任血管有串联病变的患者,排除既往有血液系统疾病、颅内出血、严重脏器功能不全、活动性溃疡等,排除失访的患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控制血压、降血脂、降血糖等治疗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856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