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医生》 > 2014年第35期 > 正文
编号:12710714
痰、饮、水、湿澄源(3)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2月15日 许琳 陈烨文 龚一萍
第1页

    参见附件。

     [参考文献]

    [1] 柳亚平,王新佩. 《金匮要略》“痰饮”非“痰”刍议[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1(1):51-53.

    [2] 唐瑜之. 析痰饮水湿异同及其临床意义[J]. 光明中医,2006,21(5):9-11.

    [3] 张仲景. 伤寒论[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7.

    [4] 姜德友,陈强. 痰饮病源流考[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3(2):149-151.

    [5] 曹桂琴. 痰饮水湿临证鉴别浅识[J]. 中医药学刊,2004, 22(4):699.

    [6] 何绍奇. 读书析疑与临证得失[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0.

    [7] 田代华整理. 黄帝内经·素问[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51.

    [8] 李连成,刘秉昭. 湿病源流[J]. 中国医药学报,2001,16(5):5-9.

    [9] 胡小勤,陈利国. 《黄帝内经》对湿病的认识[J].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7):1321-1322.

    [10] 程昭寰,王永炎. 论方剂气味配伍理论及应用[J].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3,5(4):50-51.

    [11] 黄丽璇. 《内经》“湿淫”治法的性味配伍理论应用[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7(5):517-520.

    [12] 李印珊. 痰饮的因机证治及其相关的理论探讨[J]. 光明中医,2006,21(5):11-13.

    [13] 张仲景. 金匮要略[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4.

    [14] 徐艳玲. 论《金匮要略方论》痰饮的证治析“病痰饮者 当以温药和之”[J]. 辽宁中医杂志,2010,37(11):2147-2149.

    [15] 刘玉金,孟静岩. 水气病气分、水分、血分之涵义与关系[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7):1569-1571.

    [16] 叶太生,陈国权. 《金匮要略》水气病气、血、水三分辨证探析[J]. 国医论坛,2004,19(5):1-2.

    [17] 吴潜智. 《金匮要略》痰饮、水气和湿病的辨证论治特色[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11):165-168.

    (收稿日期:2014-08-05)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